【本報訊】十二歲的周英傑,出生後即感染肝炎,更不幸於九七年時證實患肝癌;切除約一半肝臟後,去年又再發現另一個肝腫瘤,他在半個月前接受母親移植的半個肝臟延續生命。其實,英傑已算同類病患中幸運的一個,因為瑪麗醫院於過去十一年,與他同樣患有肝細胞癌的十一名兒童中,只有英傑可以救活。 記者:梁洵瑜
在兒童肝癌中,以肝胚細胞瘤及肝細胞癌為主,瑪麗醫院研究一九八九年至二○○○年間,共二十二名患有上述兩種類型的肝癌兒童,研究發現,肝細胞癌的死亡率高達九成,主要是肝細胞癌患者多數無法進行手術,化療效果也不大理想;相反,肝胚細胞瘤治愈的機會甚大,十一名患者中只有一人死亡。
仍在病房的周英傑,昨日看來十分精神,而捐出肝臟左邊給愛兒的周母,眼見愛兒能夠度過這一關,縱使傷口仍有點痛,卻顯得格外精神,祖母更是笑不攏嘴。周母表示,英傑自小即驗出染上肝炎,幸好一直接受檢查,才能及時於九七年發現肝臟有一個兩厘米大的腫瘤。
醫生為英傑切除腫瘤後一直沒有再復發,英傑也可如常上學,但四年後,即去年九月又再驗出肝臟近大動脈有一個三厘米大的細胞瘤,當時醫生對英傑表示最好是接受肝臟移植,而且需要盡快進行,否則癌細胞有機會擴散。周母昨日稱:「當時冇諗過究竟驚唔驚。」已立即決定捐出自己部分肝臟給兒子。
在農曆年前一個星期,英傑接受了歷時十六個小時的肝臟移植手術,手術當然是順順利利。英傑昨日在眾人面前,笑言母親捐了半個肝臟給他,其實他「都擔心媽咪嘅」。瑪麗醫院外科(兒科部)高級醫生陳廣亮稱,英傑是瑪麗由八九年至○○年間,十一名患肝細胞癌的兒童病人中,至今唯一的存活者。
他並表示,兒童肝細胞癌與肝胚細胞瘤有不同特性,如前者病發年齡較大,後者平均年齡只有十八個月;而患肝細胞癌的病人多染有肝炎,病患也較多是男孩;前者病患接受手術及化療的成效較後者的為遜,存活機會也較低。
不過,在十一名患肝胚細胞瘤的兒童,腫瘤較易破裂,容易導致出血等嚴重情況,但如能及時止血,進行手術後,再接受化療的療效會較高,故十一人中只有一人去世。
其中患上肝胚細胞瘤的何螢螢,在四個月大時,腫瘤竟已有十五至二十厘米大,即正常嬰兒肝臟的四倍,破裂後情況相當危急,手術切除七成半肝臟,但經半年化療後已告康復,何母稱:「螢螢出世時食得瞓得,冇諗過咁細個都有呢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