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電腦教學交差多於實效

傳訊四圍炳:電腦教學交差多於實效

周前,筆者遇上一個鮮見的棘手IT難題──如何在短短一個下午,教曉一個10歲親戚使用PowerPoint,並完成一份超過10頁紙、圖文並茂的專題報告?PowerPoint並非一種難用的軟件,但要在短時間內向小孩講解一般演講報告的要求格式,也是十分吃力的。結果,筆者還是採用最簡單和快捷的方法──當其「槍手」,為小孩完成功課。當然,小孩結果拿了滿分,但他又學到了甚麼呢?
另一位念幼稚園的小朋友親戚,其中一份新年家課是拿着百多塊買回來的光碟,插進電腦後按指示自修。假如小朋友的家長對電腦一竅不通的話,試問四五歲的小朋友如何自行使用電腦?

IT教學變百分比遊戲
筆者心想,究竟教師為學生設計這些功課時,有否想過小孩甚至家長也需要時間學習軟件的呢?還是那位教師根本不懂得使用電腦軟件,卻誤以為這對小孩來說是易如反掌呢?那位教師為何要這樣做呢?
筆者認為,最大的可能是,學校要配合政府推動資訊科技,把課程變得IT一些,藉此滿足政府要求的百分比。上述那份專題報告和光碟家課,已可成為學校採用電腦教學向政府交差的一個明證!

浪費資源學生無得益
如果我們的資訊科技教育真是這樣的話,香港政府的資訊科技教育政策真失敗,學校既浪費資源,學生得物無所用,高官卻滿足於所達到的目標百分比。
近日讀到一篇書評,談到一本史丹福大學教育學者所寫的書Oversold&Underused-Computersintheclassroom。顧名思義,作者要向普世政客和教育學者的資訊科技政策清算,全國大量投資購置電腦器材的後果,是電腦放置在乏人問津的所謂學校「遊樂室」,而教師的教學法根本沒有配合。政客們認為互聯網和資訊科技會是教育界的一場革命,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作者還舉出例子,指過往被認為能造福教育的科技如影片、收音機和電視等,根本不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談回香港,政府一向強調投資教育絕不手軟,資訊科技教育既是董建華着力催谷的政策,財爺梁錦松下月6日宣讀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會再作投資在所難免。政府過往已花了不少金錢為學校購置電腦,現在也是檢討成效的時間,不要只為滿足長官意志,把教育曲解為百分比的數字遊戲,而要把資源投放在更有用的地方,才是造福香港之途。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