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對弈:新一年全無民主展望 - 王岸然

政法對弈:新一年全無民主展望 - 王岸然

王岸然

行政長官的「選舉」報名已經開始,本來可以搵一百票推舉一名候選人搞搞新意思的民主派似是紋風不動,董伯看來可不經選舉而連任,港人想看一場政治「秀」以求過癮一下的希望落空,傳媒更是失望,無新聞也算好新聞?結果是香港旅行團的交通意外成了主要新聞。
有很多人對民主派不推舉候選人與董伯搞場選舉「秀」大不以為然,但講歸講,推候選人不符合民主派的大哥大姐的利益,才是不能成局的原因。對於已經上位的大哥大姐們,出來與董做「秀」沒有甚麼成本效益,以現時香港的政情,立法會那席位置已是極限,只要保持出風頭的機會,崇拜表面精英的港人自會在兩年後將他們再次送入立法會當尊貴的議員,不必再搞出位活動。
搵一個二線人物的少壯派出馬又如何?大概大家以為滿口理想的民主派真的好有心為民主努力培訓接班人,希望有新進推動民主的發展。實情是這一群不思進取、心態「老餅」但年紀不老的所謂民主派極為小心眼於自身利益,無端白事多擢升一位民主新星與自己爭位坐,深懂計算利益的民主派自然不會為之。民主黨早前將選舉立法會的機會讓與余若薇而不益自己的非主流黨員,已是一絕,亦足以說明港人愛民主者對民主黨的寄望,是多麼不切實際。

大家只等英雄出現
未來一年沒有選舉,想民主派有大動作也困難,但事實上香港社會各類問題多多,社會運動大有活動與發展的空間,為民主而衝擊建制亦有可為,只是不利港人保守的選舉文化而已。
大家都看厭了董伯治港的表現,亦苦惱於民主派的守株待兔,希望有英雄出來造時勢,可惜的是想做英雄的卻只知觀望時勢,希望有時機可以將自己送上政治舞台,這已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大家只好再等英雄的出現。民主黨的少壯派傳聞要組工黨已傳了幾年,那幾個工運頭頭只是欲拒還迎。最近又傳聞要集體過檔到前綫,卻發現原本只有十多人,而前綫亦只有五、六十人,就算合併又大得去邊?除了有個機會讓前綫改名為一個黨,讓劉慧卿可以有個小黨主席的身分(現在叫甚麼召集人),這些離離合合對民主又有何偉大意義?
看來港人還是應該團結在民望有百分之五十四的董建華政府之下,太平或不太平地過日子。香港勝在還有公屋,還有綜援,只要還有這些可以過活的基礎,港人還會逆來順受,還有過半數的人接受董伯帶領一群庸官治港,這一心態,與十一億祖國人民已無大分別,這類甘心做順民的習性沒有因為英國殖民者在最後幾年搞民主改革而有改變,這也算是中華強勢文化的特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