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兒童患肝癌數目不多,只約佔兒童癌症的百分之零點二至五;肝胚細胞瘤與肝細胞癌為最普遍的肝癌種類,但兩者特性不同,如能及早辨別種類,將有助更準確地進行治療。
瑪麗醫院外科(兒科部)高級醫生兼港大外科學系榮譽副教授陳廣亮表示,若及早發現肝癌,治療機會就不算低。如較少擴散的肝胚細胞瘤,由於除了腫瘤部分外,其餘的肝臟組織一般都十分正常,故在切除腫瘤後進行化療,效果仍會非常理想;要是腫瘤破裂,醫生會利用導管進入肝臟先行止血,讓病人情況較穩定後才進行手術。
至於肝細胞瘤,若能及時發現,醫生可先進行化療把腫瘤縮細,才進行切除手術;但要是肝臟已呈硬化,那就只能透過肝臟移植來治療。
他指出,兩種肝癌皆可透過顯微鏡分析,有助醫生採用適當的治療方法;不過,陳廣亮表示,兒童肝癌個案不多,部分醫院也會轉介病人到該院治療,每年只約有兩宗肝細胞癌及肝胚細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