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慧:留意保證基金額外回報

投資智慧:留意保證基金額外回報

現在香港銀行業經營十分困難,所以大部分銀行都希望拓展非利息的業務,例如保險、股票買賣及基金銷售等領域。不知道讀者有沒有試過在銀行提存現金時被銀行職員游說買保險、買基金的經驗呢?
近月來,銀行最落力銷售的產品,相信非保證基金莫屬,絕大部分銀行都有這種產品供應,因為現時銀行存款利率很低,令到希望獲得穩定收益的朋友沒有投資機會,而這些朋友又不想投資在風險較高的產品,例如股票,因此保證基金便成為他們的寵兒。
保證基金的收益可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到期之時可保證的回報及不保證的回報,以4年期保證取回本金110%的保證基金為例,持有4年才能取回10厘的回報,其實平均每年複式回報率只有2.41厘,比起購入同樣風險很低的兩年期按揭證券公司的債券回報3厘還要低,加上購入保證基金期內,如果要沽出基金,基金會收取很高昂的費用,因此很少人會「半途而廢」。從這方面來看,保證基金的收益不及債券。
但是保證基金還有另外一些回報,就是基金投資的回報。因為基金的運作是把資金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購入零息債券,另外一部分則會投資在風險資產。零息債券部分是為了保本之用,至於投資部分則是提供基金額外回報。很多投資者都會忽略保證基金保證回報以外的回報,但實際上這個回報卻非常重要,否則基金的回報比債券還要差。至於這個額外回報怎樣衡量,明天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