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車禍成因 - 李怡

李怡專欄:車禍成因 - 李怡

新春佳節,吉祥話還未說完,就接連在年初一至年初三,發生三樁旅遊巴士的車禍。年初二那一樁,因為所載的都是內地人,香港傳媒較不關心,但載有十多名內地人由陸豐駛往深圳的旅遊巴士,也失事死了五個人,其中一人還是孕婦,並有十二人受傷。載着香港旅行團的年初一及初三的兩樁車禍,則共死了十人,有數十人受傷。既是新春期間特大的新聞,也是特大的悲劇。
這已不是今年春節特有的現象了。去年的年初一、初二、初四,也連續三次發生了載有香港旅遊團的大陸旅遊巴士的車禍,雖無人死亡,傷者卻達九十多名.因此,若不設法防止這類慘劇的發生,恐怕會成為每年春節的例行事故矣。
車禍不是意外嗎?為甚麼會成為例行事故?須知,若每年春節都有這麼兩三樁車禍,若每年車禍都是在內地的旅遊巴士出事,那就不能說是意外,而是有出事的必然因素了。
甚麼是大陸旅遊巴士在春節頻頻出車禍的必然因素?
最直接的解釋是:司機的駕駛習慣欠佳,安全意識不足,喜歡超車,加上工時過長,在開車時常打瞌睡……。
但為甚麼會導致司機的駕駛習慣欠佳等等情況出現?那就不能不檢討一下制度的問題了。
首先是許多評論者指出的「價廉」的問題。儘管旅遊業議會執行總幹事董耀中表示,車禍屬意外,與旅行團收費高低無關,收費高的同樣會有車禍。
然而,如上所說,既然每年春節都有車禍,那就不是意外了。旅遊業人士透露,香港旅客到內地後,轉乘當地的旅遊車和僱用當地的司機,可使旅行團的成本減少三分一。此外,有些內地的旅行社,還將旅遊車服務外判,外判後價錢更低,所請司機往往就不是有穩定收入的司機,而是須不斷加班來爭取較多收入的司機了。因此,價廉確實是造成車禍的制度上的因素。
其次,是內地的司機收入無保障。不像香港及外國的旅遊巴士司機,收入穩定,工時穩定,甚至有工會為他們出頭與資方爭取合理待遇。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內地在這些方面的制度還沒有跟上。因此,到了春節前後的忙碌季節,就要加班、加點兼職來爭取較多收入,積穀以防閒時之飢,工時過長、精神不足,遂造成春節期間必然會產生車禍。
其三,是內地省、市政府,尚未有一套監管旅遊業運作的制度。
因此,車禍非意外,乃制度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