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與大家討論過,不少企業進行股本重組時所產生的特殊收益其實並非真的有現金流入,而且很多時候企業都會借股本重組來令某個年度的財務狀況變得好好睇睇。
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會留意到,當一些企業進行削減股份面值時都會出現沽售壓力,當中其實是有原因的。上周五本欄已介紹過當企業發行股本時,其股份面值就叫票面值,而企業可以以高於票面值的任何價值去發行新股集資,表面上票面值的作用似乎不太大。雖然股票有3個價值,包括票面值、帳面值及市場價值,但一般投資者只留意股份在市場成交的市場價值,或極其量會留意其帳面值,至於票面值則一般投資者都不會太留意。
其實票面值並非完全無留意價值,原因是法例規定企業不可以低於票面值發行新股集資,這正解釋了為何企業需要進行削減票面值的股本重組行動。舉例說,企業A以每股1元發行票面值0.5元的新股上市,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其股價由高位回落到0.4元,這時候由於股價已低於票面值的0.5元,故企業A便不能以市場價值發行新股集資,但以高於市價發新股又恐怕沒有投資者願意承接股份。因此,企業A必須進行削減股份面值,例如由0.5元減至0.1元,這樣企業A便能以高於票面值而又低於市場價值發行新股集資。
由此可見,當企業進行削減票面值行動時,反映集團未來有可能需要集資,故當消息公布後,一般都會令股價有壓力。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