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鄉:馮友蘭女兒挖苦錢鍾書

書鄉:馮友蘭女兒挖苦錢鍾書

內地作家 余杰

宗璞《東藏記》取「東躲西藏」之意,以抗戰期間西南聯合大學的生活為背景,生動地刻畫了在民族危難時刻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們對親人朋友的大善、對祖國人民的大愛、對日本侵略者的大恨、對亡國之禍的大痛,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宗璞有着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和西方文學的修養,文字淡雅,筆墨委婉。

片段暗藏機鋒
宗璞的文字裏飽含了遙遠時代的溫熱,然而在某些特別的片段裏卻暗藏着機鋒。小說中有一對留洋歸來的青年教授尤甲仁、姚秋爾夫婦,家住「刻薄巷」,以刻薄冷漠、造謠生事著稱。「他們以刻薄人取樂,他們這樣做時,只覺得自己異常聰明、凌駕於凡人之上,不免飄飄然,而毫不考慮對別人的傷害。若對方沒有得到信息,還要設法傳遞過去。射獵必須打中活物才算痛快,只是閉門說說會令趣味大減。」中文系安排尤甲仁演講,他講「莎士比亞和湯顯祖」,大段背誦莎劇和《牡丹亭》的片段。雖然內容豐富生動,卻沒有說出比較的是甚麼、思想上有甚麼同異、藝術上有甚麼差別。同學們聽了,有人讚歎、有人茫然。對中國現代學術史略有了解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寫錢鍾書、楊絳夫婦。
我一向不喜歡錢鍾書夫婦,他們何嘗對中國現實中的苦難和罪惡發過言?他們自以為聰明、自以為超凡脫俗,但在文革時代,他們還不是拚命討好清華同學胡喬木,靠着這個以「理論權威」自居的文化弄臣的關係,討得了一個繙譯紅寶書的差使,這才躲過浩劫。

儒林外史筆法
兩個刻薄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夠真的相愛嗎?我不相信錢鍾書夫婦那矯揉造作的「愛情」。正如論者所云:「他們都是眼高於頂的人,未必能看得起誰。於錢鍾書的立場,楊絳大約是自己之外第二個聰明人吧(第三個聰明人自然是他們的女兒)。聰明的人到了一起,將其他的人拿來做菜,是頗可以開胃的。智慧的嘲諷,大約是這對刻薄夫妻的最好娛樂。看得太醒透了,偏又是刻薄的智慧,能有幾分真情呢?他們的愛情,只怕是索然無味。」
不過,宗璞以這種《儒林外史》的漫畫筆法寫錢鍾書夫婦,也非完全出於公心。據說八十年代有一樁公案:錢鍾書訪美時,大罵馮友蘭人格卑鄙,文革是為了保存自己而出賣川島先生。宗璞興師問罪,楊絳趕忙圓謊:「馮先生是錢先生的老師呀,怎麼會呢!」我想,按錢鍾書的脾氣,他說那樣的話不足為怪,而且說的也是事實。一方面,錢鍾書自己的人格也不會高到哪裏去——他聲稱與胡喬木在一起「如坐春風」,而胡喬木乃是心狠手辣的「左王」。即使說不上狼狽為奸,但也可由此判斷錢鍾書之人生境界了。另一方面,宗璞也不必救父心切,馮友蘭本來就是一個「變色龍」,歷史全都白紙黑字記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