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生機勃發,但在萬物競自由的世界裏,要突破自己戰勝競爭對手,就必須要有求變的勇氣。
新加坡的《聯合早報》昨日報道,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近日委任該國五名新晉政務部長聯合組成一個「改造新加坡委員會」,計劃在九個月至一年內提交一份報告書,全面檢討及制訂新加坡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策略,尋求在政治、社會及文化等多方面取得全新發展。
委員會指出,新加坡正經歷着全球化、電信信息科技、生物學及宗教原教旨運動所帶來的巨大改變,因此必須以變求生存。委員會強調,要以開放的態度收集民意,尤其是想了解獨立後出世的新一代新加坡人的期望和人生目標;更呼籲人民「不要刻意迴避課題,也不必在政治上自我設限」,可自由地針對任何課題發表意見,強調要求得到的是「實際可行的建議,而不是誇誇其談或不着邊際的看法」。
香港人經常視新加坡為最大競爭對手,但面對人家實事求是、勵精圖治,我們實在應該汗顏。我們的董特首和特區政府也經常說要集思廣益,也曾花數以萬計巨資邀請過國際各大財團首腦遠道來港舉行圓桌會議,為香港沉積不起的經濟「會診」,但卻仍然一籌莫展;我們的財政司司長邀請過財經界精英閉門研究半天,得出的答案亦同樣是無計可施。
問題在哪裏?我們認為,問題就在於香港特區政府根本不了解廣大市民的期望和目標,也沒有改革求變的勇氣。
任何一個城市要突破自己尋求發展,必須勇於求改變,新加坡是如此,連毗鄰的澳門也懂得這個道理。在蛇年將盡之時,澳門賭權之爭塵埃落定,為澳門未來二十年的繁榮安定打下了基礎,何厚鏵發展澳門的目標很清楚,就是以博彩業為龍頭,帶動旅遊業和服務業,從而令其他各行業亦得到協調發展,定位明確下來,今後一切也就朝着既定方向發展。
但反觀香港,我們的定位究竟在哪裏?董特首領導下的特區政府,在經濟上無計可施,政治改革又畏首畏尾,不敢求進求變,港人眼看着周邊的對手突飛猛進,而自己則逆流而退,只能乾着急。
(圖)新加坡將全面制訂及檢討二十一世紀的發展策略。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