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馬年,恭祝各位讀者馬到功成。回顧蛇年,恒指表現相當不濟,但這主要是電訊股的問題,自去年10月開始,中資股及工業股的表現都相當突出,市況配合,加上筆者開始本着少做少錯的原則,成績算是不差,希望今年可以延續運氣。
周一談到的德林(1126)有值得繼續討論的地方,德林的定價策略,其實是有點過於進取,所以才造成目前潛水的現象。上市價定在1.20元,以01年的預測盈利計,備考全面攤薄PE8倍,筆者也曾提過其姊妹公司GinaWorld在韓國的估值遠高於此,但問題是香港的投資市場文化不同,見到一隻工業股PE8倍,很自然的第一印象便是貴,相信不少人已懶得再花工夫去研究。
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德林上市的估值參考基準是01年的盈利,而01年對大部分工業股而言,是極之艱難,就算沒有911事件,經濟放緩效應也會存在,對這些公司而言,01年比97及98金融風暴之時的情況更差。
德林於01年也有增長,很大機會於02年可以有更佳的成績,何況上市集資後應有更大發展,管理層力爭以一個表面較高的估值上市,相信是已反映了增長的期望。何況這間公司的資金需求不是太大,上市只是加快了發展的步伐,不肯太低價錢上市也有理由。
管理層自視高不是問題,但似乎忽略了市場的文化,現時的狀況是過於低調,應該做多一點公關工作,令市場明白其前景及增長潛力。現時大家都在看上市時01年PE8倍,卻不會想01年的基數較低,不少工業股公布最新業績後PE隨時遠高於8倍,以00年的PE跟01的PE比,自然不公平。其實集資後會加強推廣本身的品牌,可能隨時有驚喜,忽然設計出一個公仔大受歡迎,不會是太出奇的事。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