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聲興專欄:勿被股本重組誤導

鄧聲興專欄:勿被股本重組誤導

近日不少二三線公司進行股本重組,好像削減股份面值、合併股份又或是把股份溢價帳用來抵銷累計虧損等,令很多投資者產生疑問,究竟這些行動對公司有甚麼好處呢?有時候企業進行股本重組時更表示產生大量盈餘,其實這只不過是會計帳目上的安排而非真正涉及有資金流入,投資者一不留神便很易被這些數字所誤導。
在會計學上,當一間企業發行股份就會產生股本帳,好像企業A以每股1元發行票面值0.5元的10股股份會令股本帳出現5元(0.5元×10),但由於企業A是以高於票面值0.5元來發行股本,故會計上便出現股份溢價帳,在這例子中,股份溢價帳便是5元(0.5×10股),股本帳的5元與股份溢價帳的5元相加便等於企業A實際股本(1×10股)。

巨大盈利可能是假象
假如企業A削減股本,例如由0.5元減至0.1元,即是把股本面值由原來的0.5元減至0.1元,每股亦會因此產生0.4元(0.5元-0.1元)的股本進帳。透過股本重組,企業A便會產生4元(0.4×10股)的股本進帳,驟眼看來,企業A好像因此賺了4元,但其實這只不過是會計帳目上的安排而非真有現金流入。削減股本後所產生的進帳一般會用來抵銷累計虧損,因此透過股本進帳去抵銷累計虧損便有機會令企業出現可分派儲備,這樣有利日後進行派息。一些企業亦會透過股本重組而令到某個財政年度產生巨大盈利,但投資者必須留意這只是一次性的收益,而且是與業務無關的。
網址:www.etung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