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輸理財概念由利是錢開始

灌輸理財概念由利是錢開始

傳統以來,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收入及資產,都諱莫如深,即使親如枕邊人,亦未必會和盤托出,更遑論與子女交代收支事宜。從某個角度看,組織一個家庭,就像經營一盤生意,家庭每個成員都自有權利與義務;事實上也應從小為孩子灌輸正確的理財知識,讓他們盡早了解理財的重要性。何不就從利是錢入手?

每個家庭都有收入與支出,並且由成年人全權管理。大部分成年人都認為,小孩子無助於家計,亦毋須過早接觸「金錢」,自然沒有需要知道家庭的財務狀況;這樣想的人,其實忽略了教導兒童認知金錢及理財觀念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零至八歲是一個人創意最高,學習及吸收能力最強的時期,臻譽顧問有限公司財經教育及培訓經理李小苗說:「這階段最宜灌輸理財概念。」事實上,兒童理財課題,在歐美國家早已流行,但本港才剛起步。

分享家庭財務狀況
她認為,任何年齡都有學習理財的需要,問題只在於內容的深淺。向兒童灌輸理財知識,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小學三年級以前;二是小學四年級至中學。
「孩子年紀太細,可以先讓他認識各種錢幣,以及不同幣值,可以購買到些甚麼東西,令他們對金錢具初步的認知,有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至於年紀稍長的小朋友,就可以給予他們多點權力,去查詢一下家庭的各項收入與支出。李小苗表示:「可以用問卷形式,列出各項基本開支(如水、電、煤、差餉、保險費及學費),讓小朋友向父母查詢,自行填寫資料;藉此理解家庭的財政狀況,令他們對家庭更有歸屬感。」

用小孩理解的詞彙
此外,在日常生活之中,亦可以潛移默化形式,灌輸理財常識予小朋友。例如購物時,父母可以帶同孩子,教導他們格價之道,到銀行提存款項,可以向他們講解,為何會有金錢可以提存。
「父母甚至可以為孩子開設兒童戶口,培養他們的儲蓄習慣。要知道,活學活用的方式,有助加深兒童的印象,比口述更易明白。」
亦有不少成年人低估兒童的領悟能力,只會教授一些簡單及基礎財務知識。李小苗說:「只要教授技巧得宜,用小朋友的語言講解;再不時向他們提出引導問題,其實不難令兒童明白到基金、股票市場運作及原理。」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