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很多有識之士,常有懷才不遇之悲情,為貶官感鬱鬱寡歡,繼而含屈而終。幸好,不少仍留下名詩好詞,否則枉費天才。
讀過近兩天對「全面智慧」的詮釋,大家有否發現,這些古時有識之士的問題何在?用「全面智慧」去剖析,會發現這些有識之士的「語言智慧」很強,否則不會寫得名詩好詞,流芳百世。可是為何又會被貶?這可能是「人際智慧」不足的問題,令他不懂與其他官員打交道,甚至時常開罪皇帝,最終不被重用。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人際智慧」上的才華較鄙視,認為依靠「人際關係」成功的人,多是「擦鞋仔」或「拍馬屁」之士,並無任何實力。對有其他有才華而人際關係差的人,會稱為「懷才不遇」,令人搖頭嘆息。要是勸這些人改善人際關係,他們會答:「我才不會拍馬屁,為五斗米折腰!」多神氣!
如果這些「懷才不遇」的人,接受「人際關係」不是「擦鞋」,而是一種智慧,他們成就可能更大。「人際關係」學問可以很大,例如:如何和達官貴人交朋友,又不會淪為「擦鞋仔」?怎樣令討厭你的人喜歡你?這些難題,有時比吟詩作對還艱澀。只有放下有色眼鏡,重新尊重這種「人際智慧」,我們在這方面才有改進。
天才橫溢的你,若常覺懷才不遇,有沒有想過,是否智慧發展未全?《思考.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