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當國際商業機器(IBM)宣布,行政總裁格斯特納(LouisV.GerstnerJr.)將於3月離任,由名不經傳的帕米薩努(SamnelPalmisano)接任時,IBM的股價應聲下挫至每股103美元,單日跌幅高達5%。基金管理公司經理和分析員均爭相走探這位繼任者的底細,試圖解開新領導人有否足夠能力帶領IBM在科技熱潮冷卻的逆境下殺出血路的疑團。
記得格斯特納在1993年獲委任為IBM的第七任行政總裁時,市場亦曾產生同樣疑慮,尤其當時IBM的盈利正呈接連第3年倒退。但格斯特納甫上任便大刀闊斧地減少生產廠房和辦公室,把業務焦點集中於服務方面。新策略果然奏效,IBM在他的英明領導下,過去8年以平均5%的增長率成長,市值增加了1800億美元。假如有投資者在格斯特納上任之初投入1萬美元於此家公司,八年下來已變成7.34萬美元,回報率相當可觀。不過,IBM的增長在2000年只有1%,銷售額更萎縮了3%,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市場亦不禁質疑,今次易帥會否與業績持續倒退有關?
根據《商業周刊》報道,繼任人帕米薩努並非泛泛之輩。自從1973年於霍金斯大學(TheJohnHopkinsUniversity)畢業後,帕米薩努便選擇了推銷IBM電腦作為其工作生涯的起步點,至今一躭已接近30年。由基層幹起,至今日被推選為最高領導人,帕米薩努經歷了IBM在業內的所有起伏,是一個真真正正的IBM人,差不多每一個IBM的部門均曾涉獵,對公司內部運作的認識之深,可說無出其右。
帕米薩努真正嶄露頭角,是在1988年。當年IBM推出新型號AS/400,但被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DigitalEquipmentCorp.(DEC)打得毫無還擊之力。當時DEC有一隊出色的軟件撰寫員,專為本身產品作後勤工作,以致在競爭上佔盡優勢。帕米薩努眼見形勢不妙,遂決心求變,四出尋找軟件公司支援AS/400,最終更簽下逾千家軟件發展商撰寫實用程式,AS/400亦得以在劣勢下突圍而出,成為IBM歷來最成功的產品之一。
事件令帕米薩努一炮而紅,而1989年秋更獲當時的行政總裁亞加斯(JohnF.Akers)垂青而聘任為私人行政助理。
1992年,帕米薩努的工作生涯又有新突破。當時其中一位高級總裁華殊(DennieWelsh)構思成立專注服務後勤部門,並邀請帕米薩努出任新部門(ISSC)的總裁。帕米薩努並沒有令他失望,成功把新的後勤部門發展成為盈利中心,該部門的收入由93年的149億美元,在96年已增至229億美元,亦為帕米薩努晉身成為公司最高領導人鋪設了平坦道路。
帕米薩努能踏上青雲路,自有其過人之處。很多時他均要赤膊上陣,在前線衝鋒陷陣。譬如在1999年10月,帕米薩努剛執掌規模達130億美元的伺服器業務時,IBM所生產的Unix由於價格高昂,被對手太陽電腦及惠普(HP)等逐步蠶食。好個帕米薩努,針對要害而迅速設計了一個名為「ProjectPain」的還擊計劃,讓推銷員向客戶提供高達70%的折扣。他的密底算盤是透過出售相關伺服器的服務及軟件,可以彌補硬件銷售所蒙受的帳面損失。為了完成一單大交易,他本人與銷售部門老總伊法靈頓(WilliamEtherington)及行政總裁格斯特納更準備好隨時登上公司飛機,親身與客戶簽約。新計劃反擊成功,IBM奪得25%的市場佔有率,把太陽電腦的21%比了下去。
對於帕米薩努的能力,大家不用懷疑,其拼搏精神亦為人津津樂道。他中學時的一名足球教練依稀記得,帕米薩努曾在一場球賽中被擊中鼻子而流血不止,但他不但沒有要求退下火線,更把棉花塞在鼻子中,拼搏至完場,可見帕米薩努天生便有一種打甩牙帶血吞的精神。與現任行政總裁格斯特納明顯不同的是,帕米薩努在同事眼中,屬於合群和容易相處的好好先生,與下屬縱有意見不合,風暴很快便會平息,轉過頭來便會由面紅耳赤轉為攬頭攬頸,絕對不會有隔夜仇或留下任何芥蒂。
格斯特納在任行政總裁期間,成功把IBM由硬件製造商的死胡同中釋放出來,轉型成為以售賣服務為主的大企業。向外界提供貼身服務的諮詢角色,佔去了公司總收入的40%,但過去10年電腦業急速發展,雖然格斯特納的高瞻遠矚值得尊敬,但所面對的挑戰卻未必及得上繼任者帕米薩努般大。由於經濟衰退,IBM最新一季服務收入只有90.6億美元,低於1年前同期的91.9億美元,亦是多年來首次呈現萎縮,再加上個人電腦需求亦日走下坡,帕米薩努如何發揮其神奇魔術棒,帶領IBM安度險境,是頗令人感到興趣的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