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至上 學生萬歲!

顧客至上 學生萬歲!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蔡子強

最近,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薩默斯(即那位前克林頓財長),就校內教授對學生「過於鬆手」,「亂咁派A」(gradeinflation)這種現象,表示強烈不滿,認為必須改善。事實上,過去一年,哈佛學生所取得的學期終成績,竟然有超過一半是A級,不可謂不驚人。
其實本港高等教育界,又何嘗不是如此。近幾年大學引入商界管理那一套,事事講求所謂「衡工量值」、「成本效益」。校內各部門資源分配,美其名打破「大鑊飯」制度,引入競爭機制,每個學系所獲分配的資源,漸漸與選修系內科目學生數目掛鈎。因此,科目受學生歡迎,選讀人數多,學系分得的錢亦較多,可以請多些教員,擴充版圖;反之亦然,甚至會出現裁員壓力。
問題是,我們漸漸發現,科目是否受學生歡迎,與課程是否充實,講授知識是否追上學科最新發展,並不一定有關。反而每次開學,學生上課最關心的問題,便是這科要否考試;有沒有現成lecturenotes(講義)派發;需不需要讀太多assignedreadings(指定讀物);「肥唔肥人」等。

成了教學服務員
為了要討好學生,教師便需懂得以下要訣(記憶中是梁世華語):多媒體「棟篤笑」愛心教學;筆記設計如示範單位;學問學問,乘地鐵從尖沙嘴到金鐘,到站了仍學不懂怎樣問,那就是學術問題,留待學者解決……。呂大樂說我們成了教學服務員,學生是我們的顧客(client),我們被老闆敦促時刻謹記「顧客至上」的哲學。
久而久之做老師的,每到學期尾給學生打分,都感到一定壓力。要是打得低,甚至有人不及格,學生「一傳十,十傳百」,說你是「殺人王」,明年選修你科目的學生,數目必然大為減少,對所屬學系獲分配的資源,便會構成壓力。
管理層便會頗有微言,或會歸咎你教學方法、師生關係、與人交往等出現問題,甚至所教科目配合不上時代需要……於是大學內「火箭基地」(「派A」課程)便愈來愈普遍。
很多有識之士都認為本港大學將來要「寬進嚴出」,在提供適齡青年更多求學機會之餘,同時亦要致力維持畢業生水平及質素,入學的學額可以多,但到了二年級便要敢於進行淘汰,令學生不敢鬆懈疏懶。理想的確理想,但在現時一眾大學教學單位,都把教育視作一盤生意,拚命搶學生(如過去的暫取生,最近的尖子班),拚命搶資源的氣氛下,要落實可說是談何容易。如果本港未來大學採用「學券制」,筆者認為情況只有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