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位 - 蔡瀾

部位 - 蔡瀾

一碟白切雞上桌,你會先選哪一個部位吃?洋人當然挑雞胸肉,或者雞腿。東方老饕則喜歡吃帶骨的囗部,沒肉都不要緊。

牛的體積較大,選起來不容易,要看做甚麼菜吃甚麼部位。炒芥藍的話,最好用牛肉檔內行人所謂的封門腱,切成薄片,炒起來雖有點韌,但是很香。煲牛腩的當然用崩沙腩這個部位,帶肉帶筋,才好吃,肥牛用來打邊爐。牛尾燒羅宋湯,但說到變化,還是牛膝,除了肉,還能享受骨中的髓。
羊肉則是在羊腰附近的肥膏最美。羊腿吃起很豪放,像魯智深一樣抓着一臂猛啃,快活之極,羶味,不可缺少。
豬肉每一個部位都美味,最高境界是肚腩的三層肉或叫為五花腩的。紅燒起來,隔條街都聞到,做東坡肉,更是絕品。
將五花腩切片,和四川榨菜一齊鋪在白飯上,加點蝦醬,泡製出來的煲飯,一流。相對之下,背脊部份的肉排就被比了下去,但洋人喜歡,菲律賓家政助理也最為拿手,沒話說。不過用上等的黑豚來做的Tonkatsu,也可以柔軟得用筷子切開。
豬手豬腳煲糖醋羗,豬皮烤得脆啪啪,豬頭肉拿來滷,都是好材料,至於豬尾,煲花生,也百食不厭。當年豬頸部位,內行人所謂的「肉青」沒甚麼人會欣賞,只用來做臘腸,因為價賤。我曾經大力推廣,現在大家都愛吃,如今可以再介紹包在豬肺外面的那層薄肉,叫豬肺網,台灣人稱之為官璉,也是一個冷門的部位,它帶點筋,煲起湯來絕不輸豬腱,值得一試。
至於人肉,哪個部位最美味?曾經訪問過一個婆羅洲的食人族酋長,他說是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那塊肉,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