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踏入馬年,連任已成定局的行政長官董建華,將全力推行其重要施政,就是透過推動高官問責制,去改善施政效率以及行政立法關係。 記者:莫劍弦
不過,立法會內佔超過四分之一議席的民主黨及自由黨兩大黨主席均認為,特首的構思並不可行,單靠問責部長去「拉票」,根本無法保證政府政策可順利通過立法會,對提升施政效率毫無幫助。
來自商界的自由黨主席田北俊坦言,雖然董建華推銷高官問責制時,努力強調可以吸引包括商界在內的社會精英加入政府;但實際上,在現時特首構思的問責制下,部長根本沒有「本錢」保證自己訂立的政策,可以順利通過立法會,所以沒有商界人士願意在這種局面下做問責部長。
他說:「你一個人入到去,冇人冇物,立法會議員點解要畀票你?」田北俊表示,就算他自己,亦不願意加入政府做部長。
要令高官問責制切實可行,田北俊認為,特首一定要在立法會內組織類似「政府黨」形式的執政聯盟,保證政府在立會內有一定支持票,部長才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游說其他議員支持政府。
民主黨主席李柱銘也同意田北俊看法,認為特首可拉攏自由黨、民建聯、港進聯及部分獨立議員組成「執政聯盟」,甚至可以委任民建聯成員出任問責部長。但他批評高官問責制只向特首負責,特首又只向北京負責,「根本唔使向市民同立法會負責,所以極其量只係一種『傀儡問責制』」,根本無助改善特區政府施政。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則認為,北京當局及特首願意推行高官問責制,一定「唔係政治任命官員咁簡單」。
他相信特首會引入一種全新政治文化,利用政治人物推動聯繫社會各階層,包括政黨在內,去支持政府施政,所以現階段特首不會委任政黨人物做部長,但肯定會和友好政黨發展更密切關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