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員 陳雲
老馬失業了。儘管老馬身體健康,又任勞任怨,農夫也嫌棄牠老,不分派牠工作,對牠說:「你自己尋活路去吧。除非你有本事拖回一隻獅子,證明你還能幹,否則不能在我馬廐白住下去了。」外面寒風細雨,出走的老馬只好入森林躲避。遇上一隻狐狸,狐狸問他何以無家可歸。馬把事情說了,還體諒世上義利兩難全,怪不得主人涼薄。
狐狸聽了之後,很是感動,便說:「我來幫你!你躺在這兒,只管放心,把身子伸直,裝死便是。」狐狸跑到獅子住的洞口,悄悄對獅子說:「路上躺了匹死馬,夠你大吃一頓的。」獅子跟狐狸到了馬躺的地方,狐狸說:「馬這麼大,你一下吃不完,讓我把牠的尾巴綁在你的腳上,你把牠拖回洞裏去慢慢吃好了。」獅子言聽計從。狐狸把獅子的四條腿牢牢綑在一起,綁在馬尾上,完事了,拍一下馬背說:「行了!拖牠走吧!」獅子雖然爪牙兇猛,但奔走的氣力不及馬,老馬把獅子拖過田野,直回農莊。主人看了老馬如此神勇,心生敬愛,便讓老馬回廐,終生善待。
這是德國《格林童話》「狐狸和馬」的故事轉述。老馬只要老當益壯,身體健康,遇上貴人出謀獻策,依然可以戰勝獅子,重出江湖。貴人是誰?舊老闆、老客戶、老同學、老妻、老母親是也。聽老前輩說,人生保有「三老」,可免老來窮困。三老是﹕老本、老友、老伴。至於二奶,絕非貴人,她就是讓你給人從老廐中踢出來的人。
香港人勇字當頭,就是智力不夠,競爭才會吃虧。馬年別再四處游蕩了,要多留港讀書,補腎為次,補腦為上。
識輸才會贏。港人喜歡賽馬,賽馬講實力,也講策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臏在魏國被龐涓陷害,受了臏刑,削去雙膝,被齊國使者救回,住在田忌門下為客。田忌喜與齊國諸公子賽馬,孫臏上場觀戰,見雙方馬匹實力相若,便叫田忌賭千金重注,他自有計策。馬分為上、中、下三等,分三次競賽,勝的場數最多的一方得獎金。孫臏令田忌用下駟(三等馬)去對抗王室的上駟(上等馬),用上駟去對抗王室的中駟(二等馬),用中駟去對抗王室的下駟。三賽過去,田忌一敗兩勝,贏了千両黃金。
這就是對策。不要讓人家把自己看扁,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死,要一分為三:你的上等實力在哪裏?中等實力在哪裏?三等實力在哪裏?理解了自己的綜合實力,便可採取適當的對策,與人競爭。但求多勝少敗,不求一次大勝。在風高浪急的年頭,要懂得替自己「造馬」,配置實力,計算取捨,才可穩操勝券。
香港可貴之處,是大家公平競爭,也容許採取合法的競爭策略。當然,要替自己造馬,首先要自己是個可造之材。
因此,在出馬之前,始終是紮好馬步,練馬要緊,須知三等馬仍可靠策略取勝,淪為四等馬就失去參賽資格了。恭祝《蘋果日報》讀者在新的一年龍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