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近年積極推動高科技,先後建立數碼港、發出3G牌照、以及決定明年開放固網市場,但每個新政策出台,均引起爭議。作為決策者之一,資訊科技及廣播局(ITBB)局長尤曾家麗強調,開放市場是全球大勢所趨,是既定政策,香港不會開倒車,落後於其他國家。但她強調,當局堅持之餘,絕不會一成不變,並將緊貼市場變化而調整。
尤曾家麗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作為決策局,最重要是怎樣定位,科技瞬息萬變,ITBB必須緊貼市場變化、業內需求及整體香港營商環境而予以適應。
以3G發牌為例,當局最初意向是以「選美」方式進行,但時勢有變,最後也採用拍賣競投方式。又如最近關於03年固網發牌細節,為減輕經營者負擔,刪除了投資承諾這一環節。
她說,香港的信譽是建基於清晰的政策,作為決策者,她將力保這個「招牌」,為投資者締造公平的營商環境。
對於有人質疑,香港是否應開放市場,尤曾家麗強調,但凡開放市場的政策,均不會即時見效,例如市民節省94億元IDD費用、國際專線(IPLC)月租由18萬降至2萬元,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她認為,以香港現時的成績而言,可算做得不錯。她重申,開放市場可以引入外資、製造就業機會,對香港絕對是好事。至於3G投牌、無線固網及收費電視的經營場面冷清,她認為,這是開放市場美麗之處,因為汰弱留強,消費者才能得益。
談及規管成績,她說,當服務和產品百花齊放時,投訴自然增加,當局對此甚關注。她強調,不敢自稱規管得很好,但起碼當局也很主動去做,例如該局是首個引入反壟斷法的部門。她相信,即使有完善法例和規管架構,也要靠業內自律,市場才能更健康發展。
展望ITBB今年大計,尤曾家麗形容,今年工作仍然繁重。數碼電視制式希望能於6月訂出方向性的結論。數碼港將如期分階段落成,並正式入伙,希望能配合年底,國際電訊聯盟在港舉行的會議,讓全球知悉,香港於科技及電訊上的發展。
至於電子政府,去年定下多項目標,將陸續實現,如03年底前,為9成適合電子化的公共服務,提供電子服務選擇,以及把8成政府採購投標項目電子化。新委任的電子政府專員,將進一步推動政府內部電子化,透過與不同決策部門官員溝通,加快電子化進程。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