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紐約幾日,整天耳聞目睹的,不再是「邪惡的」拉登,而是安然(Enron)破產案。各大電視新聞台,報的只有一條新聞,說的都是這家美國第7大公司如何忽然破產,論的是安然的核數師、董事局成員和證監人員一直過分自信、自滿、無知,以致對事件懵然不知,如在夢中。
當然,對於這場金融災難的成因,每一位評論員都有自己的一套解釋,可是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指出安然醜聞的真正根源——安然醜聞,其實是腐敗和投機過度的病徵。這兩種病,根種於90年代末期的美國泡沫經濟,亦是當時美國資本市場的特色。違反會計守則、作虛假報告、舉債過度,安然並非個別事件,反而是有代表性的個案。過去幾年,做這種勾當的公司不知凡幾,目的是誇大盈利,藉以抬高股價。
安然醜聞影響深遠。受影響的,不只其管理層及與之有商業關係的企業和政客,還有整個美國股市。股票的價格高低,一般要看基本因素,但比基本因素更重要的卻是投資大眾的信心。當投資者對公司或整體大市有信心時,自然願意付較高的價錢購買股票;反之,若他們失去信心,願付的價錢當然會低得多。舉個例說,投資者看好經濟和公司前景之時,可能覺得25倍PE還算合理,但當他們信心低落時,可能連10倍PE也嫌太高(就像70年代時那樣)。
除了安然,最近還有Tyco、Worldcom、Elan等多家公司因假帳疑雲而股價大瀉,我相信,這類事件長遠來說會導致美股的市場評級低降,也就是整體美股PE下降。因此,我維持看法:美股2002年的高位,已在標普500指數於1月初升越1180點時出現。
安然事件打擊美股,但對亞洲股市卻有利好作用。最近好幾年,海外投資者多不願涉足亞洲股市,原因是亞洲的上市公司透明度低,而且公司管治差劣。可是到了現在,他們發覺美國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其實比印尼公司好不了多少,於是,資金流向或會出現變化。諸如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國家的股市,市場評價已經極低,相信會吸引到不少資金由美股流入。故此,我維持一直以來的建議:持有美股者,應趁每次反彈沽貨,套現後轉投亞洲股市。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