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鱔債 - 鍾偉民

還鱔債 - 鍾偉民

年三十,各行各業早已「埋數」,等過年。美食家唐魯孫《談談故鄉的年俗》講在「故都」過年,當時,北平有一首民謠:「送信的臘八粥,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煮餑餑。」意思是:一吃臘月初八熬的臘八粥,就該知道年盡歲逼;臘月二十三祭灶王,吃了關東糖,帳單子就陸續來,要設法還債了;不過,到了年三十晚上,放了鞭炮敬神祭祖,吃上熱氣騰騰的煮餑餑,帳主子說聲恭喜,不來煞風景要帳,年關,又總算闖過去了。
寫專欄的,除夕之前一兩個星期為了讓編輯和印刷廠的弟兄們放假,稿債是利疊利,天天雙倍還;遇上流感體弱,這年關絕不是好過易過的。心煩,想回一句:「你知不知道甚麼叫老舉埋年?」老舉埋年,歇後語就叫:「算鳩數!」算鳩數,就是大爺發窮惡,不寫了。鳩是一種鳥,老舉到米埔這等多鳥之地算鳩數,太惡俗,實在不配合專欄溫柔高雅的風格。
除了稿債,還有「鱔債」;沒價值的東西,早扔掉,算不上債;但好朋友送來好東西,能作為談資,宜通告天下的,心想:擱一下再寫。擱一擱,就堆積如山。比方說,「鴻星酒家」和「美麗華酒店」送來的賀年糕品,吃光了,還來不及讚好,初一就到了;美麗華出的金薯糕,用馬鈴薯、雲腿等作料,混入咖喱;翻熱了,浸着橄欖油吃,有點吃葡國菜的滋味。
葉潔馨交來一盒「縱橫輸入法簡易版」,是周忠繼先生發明的,據說,操作最簡單,鍵入號碼,字就成串出來,還不必兩手打字,多出來那隻手,可以搞人。李純恩寄來《香港人怕甚麼》,同文奮不顧身推介過,不敢多說。張小嫻和梁詠琪合作出了一本「筆記本書」,有小嫻的愛情金句和梁詠琪的畫,很可愛,都是我喜歡的。鱔債還清,可以舒服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