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病逝英百姓沒哀愁

公主病逝英百姓沒哀愁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親妹瑪嘉烈公主病逝,令白金漢宮在四年半內第二次下半旗致哀,但相對威爾斯王妃戴安娜九七年車禍去世,英國皇室和民眾反應截然不同。九七年戴妃逝世,皇室反應冷漠,民眾卻極度哀慟;現在,瑪嘉烈公主逝世,皇儲查理斯說皇室上下都十分哀傷,民眾卻只有淡淡哀愁。畢竟瑪嘉烈已入暮年,她風華正茂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瑪嘉烈上周末中風逝世,白金漢宮隨即發表聲明指女皇「極之哀慟」,跟戴安娜當年車禍身故後五天才有反應,可說有天壤之別。不過,英國只有少數民眾像皇室般哀傷。

與戴妃逝世反應天壤之別
瑪嘉烈死訊傳出後,白金漢宮與瑪嘉烈的居所肯辛頓宮門外,只有零星致哀鮮花,與戴妃死時鋪天蓋地的情景不可同日而語。
上周六下午,當靈車將瑪嘉烈靈柩從愛德華醫院運回肯辛頓宮,在路旁圍觀的群眾只有幾百人,而且多數是記者。電視台也沒有大幅調動節目報道瑪嘉烈的死訊。
肯辛頓宮門外,三十三歲的會計師布拉什伍德說,「這是令人悲傷的,但她已病了一段日子」,人們都有心理準備。三子之母伍德利更說:「我要向孩子解釋瑪嘉烈是誰。」《觀察家報》的報道說:「我們沒有悲哀,因為瑪嘉烈所代表的時代,在很久以前早已逝去。」瑪嘉烈活躍社交界、盡領風騷的日子,已是四十年前的事。

「現在你可永遠留着美麗」
然而,民眾中也有懷念她的人。在肯辛頓宮外,一束花上留有字句說:「現在你可以永遠留着美麗,永遠留着你的慈愛,也許其他人會像我一樣,會永遠記得關於你這些事。」
七十一歲的婦人英格蘭哽咽着說:「我記得她很年輕時的樣子,她當時是個可人兒。」
四十年前,瑪嘉烈風華正茂,她叛逆、吸煙、愛上夜總會,像戴安娜般是傳媒鏡頭追逐的焦點,還有她和唐生上校的一段皇室禁戀,都是知道她的人的記憶。英國《獨立報》記者就指她死不逢時:「或者她在五五年與唐生分手後不久就死去,會賺得較多舊派親皇室人士的熱淚。」

「自由心靈」走在時代尖端
《世界新聞報》則慨歎瑪嘉烈生不逢時,指她有比時代「來得早的自由心靈」:「瑪嘉烈在姊姊的陰影下成長,她那些不顧後果的戀愛,成了當時的醜聞。諷刺的是,離婚和胡鬧現在是溫莎堡每日都發生的事。」
無論如何,英國報章都形容瑪嘉烈是個悲劇人物。《星期日泰晤士報》說她是「皇室籠中鳥」。《觀察家報》說她是「悲哀公主」。《星期日電訊報》則說「他們都記得她年輕美麗之時」。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