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電訊(GlobalCrossing),上月底終入紙申請破產保護,原本如意算盤是可以靜靜等候白武士--和黃及新加坡科技--的收購以收拾殘局,結果因有小股東以董事局罔顧其利益為由,入稟法院阻撓;又傳出環電曾以會計手段作大盈利而遭美國證監會調查,以致收購一波三折,能否成事難以逆料,香港的和黃進軍國際固定電訊業計劃會否受阻,有待觀察。
至於盈利作大一事,據外國報章報道,環電誇大盈利的手法,是將所擁有的電纜設施使用權,以交換(barter)方式與客戶進行交易,因此公司便可一方面把設施「租」給客戶,作為收入方式用盈利入帳﹔另一方面,公司藉此換取到的電訊設備,卻把有關開支以資本(capitalize)入帳,令日常帳目中只會見到折舊,藉此把盈利「造」出來。
環電帳目受質疑,與能源商安然(Enron)案有不少相似之處,在兩件事件中,會計師和核數師的神聖地位均受到嚴重質疑。其實,以交換方式進行交易,是慣常的商業手段;上述的barter入帳方式,更叫人不禁想起過往網站公司將網上廣告以barter互相交換,從而令兩家公司營業額大增,壯大公司規模以後,藉此爭取最佳的市值?營業額的P/R比率上市套現脫身。
這些都不是甚麼新鮮事物。當年,儘管已經有不少人指出這種作大收入方式的種種不是,但當時正值網股高峯期,所有人均炒紅了眼,金錢誘惑蓋過了理智。對於為網站企業帳目把脈的核數師,這種誘惑更蓋過了專業操守和良知。在金錢掛帥的世界,核數師A不願做的事,市面上有無數B至Z的核數師排隊做,尤其是金額龐大的大企業核數合約!
近年,核數行業更加提供其他顧問服務,科技業中的核數顧問服務,包括網絡保安核證和資訊系統核證等業務,令核數業與客戶的生意關係更趨複雜,所謂的「獨立評核」已蕩然無存。
會計和核數常規繁複,而且一處鄉村一處例,非我等行外人所能理解,上述難以理解的入數方式,或許可以被機關算盡的核數師自圓其說。不過,核數師假如作出了脫離常識和一般人對「盈利」和「生意額」理解的話,一切用以評估企業現況和前景的方法?工具,便顯得毫無價值。假如投資者要把帳目中盈利部分可能被作大的風險,計算入投資成本中,最終受累的還不是投資市場,間接更波及會計師和核數師的生計!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