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署上周建議把居屋申請入息上限下調16%,由家庭入息上限25000元調至21000元,個人入息上限則由12500元調到10500元,資產上限亦由家庭的60萬下調到50萬;而房署亦建議把公屋申請入息上限下調,估計更改建議落實後將會令到現時9.6萬有資格申請居屋家庭減少2.1萬個,減少了的家庭數目則約2000個新家庭有可能會作補充。
另外,房署亦建議政府每年在4月及10月檢討上限標準以配合市場發展,與此同時,如樓市在未來幾個月表現轉趨疲弱,則政府於上年9月停售居屋10個月的行動將有可能延長,無論如何,居屋的供應量亦不會每年多於9000個單位。雖然這些都是對樓市正面的措施,但主要是把購買力轉至私人樓宇市場,而非幫助無能力購買私人樓宇人士置業或非創造購買力,故此這些措施就算落實後亦未必對樓市有太大幫助。
事實上,失去購買居屋資格的人士並不等於他們會轉向購買私人樓宇。在失業率高企、經濟前景不明朗及通縮情況下,他們大多會維持原狀或只租樓暫住。就算他們轉至私人市場購買物業亦只會集中在上車盤,要物業市場真正復甦必須換樓市場活躍才可行。事實上,自從去年4月調低過居屋入息上限後,住宅市場價格表現仍疲弱,反映基本經濟因素才是主導樓市的真正因素,這些措施只有很短暫的影響或甚至幫助不大。因此,地產股於今年的走勢仍不會太出色,故此維持與大市同步的評級。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