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在香港以至美國都是第三大殺手。雖說年紀愈大、健康愈壞者愈危險,但以色列與美國的研究顯示,原來還有至少六種因素會增加中風機會:家庭、金錢、身材、學歷、心情與姿勢;其中最無法控制的因素是「矮」和「情緒欠佳」,最意想不到的則是「突然變換姿勢」。
醫學界普遍認同高血壓、糖尿病及吸煙等因素會增加中風機會,但美國的戈爾茨坦博士說:「傳統的危機因素肯定解釋不了所有中風個案。無論是遺傳、經濟或生活模式問題也好,一定還有更多原因。」找出其他因素,有助及早預防中風。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一項研究對逾萬名男士進行了二十三年跟進調查。他們在調查之初全都年過四十,二十三年後,有三百六十四人死於中風。
調查結果發現,最易死於中風者,是那些自認家庭問題十分嚴重、為錢發愁及身材較矮的人(詳見附表)。負責公布結果的坦內醫生說:「快樂的家庭生活似乎會減低死於中風的機會。所以要開心點,別擔憂。」
為甚麼經濟狀況較佳及家庭問題較少的高個子,死於中風的機會亦較低?坦內指出,也許因為煩惱多多的人較易忽略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漠視醫生的勸告,或長期情緒波動直接損害了血管。
至於身高則與遺傳及自小是否營養充足和健康有關,所以發育期吃得好健康佳,也有助減低將來中風的機會。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一項調查過二萬多人的研究則發現,沒有念完中學的人,中風機會比學歷較佳者高五成。
不過,特拉維夫大學另一項中風因素研究,則反映有些事「防不勝防」。該項調查過一百五十名中風者的研究顯示,尋常如門鈴或電話響聲,均可以觸發高危人士中風,情緒欠佳也一樣。
調查顯示,兩成二在中風前兩小時內,曾因被突如其來的聲響嚇了一跳、求救或其他意外事件而變換了姿勢,這可能令血液流動出現變化;一成三則表示本身情緒欠佳,包括沮喪、內疚及緊張等。
研究員奉勸長者尤其要留意自己的情緒反應,及對意外聲響有心理準備,盡量減少突如其來的大動作。
綜合外電報道
□家事愈煩惱,愈易中風死
家庭問題嚴重程度 死於中風機會
‧十分嚴重 4.8%
‧嚴重 4.5%
‧無家庭問題 3.5%
‧不嚴重 3.3%
‧為錢深感憂慮的人,死於中風機會是4.7%
‧沒有財政困難的人,死於中風機會是3.7%
‧研究員將逾萬名調查對象按高度分成四組,他們的平均高度為1.68米(5呎6吋)。結果發現最矮的一組中風死亡的機會,比最高的一組高54%
(以上為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中風問題研究結果)
‧沒有念到中學畢業的人,中風機會比學歷較佳者高50%
(以上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中風問題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