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德禽,古人說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中國傳說把正月初一定為雞日,正如每天由雞鳴開始,呼喚日出,每年亦由雞日開始。年初二是狗日,初三羊日,初四豬日,初五牛日,初六馬日,初七人日。
雞對人有德,但人對雞愈來愈不道德,大開殺戒。舊式農村的雞還可自由活動,隨地啄食,養到又肥又大,享受到應有的生活樂趣。清貧時代人們只在大日子才劏雞,會生蛋的母雞更被珍惜,所以鄉村有些雞可以活到老,做老雞。但現代「科學化」雞場成為雞的黑牢地獄,慘無人道,而且雞愈多產便愈命賤,大量屠宰、支解、冷凍,很多賣不掉、吃不完的就成為垃圾。
近年香港因禽流感而屢次進行滅雞大屠殺,更是「冇陰功」。雖然,那些雞不被當局消滅,也難逃被人類處死的劫數,但每次大屠殺,實在殘忍,執行者也很不好受。只能希望專家全力查明病症根源,找到預防和治療方法,不必每次都一律大屠殺。更應做的,是檢討現代「科學化」飼畜方式的不人道,以及現代人過度自私、「為食」的習慣。有人認為禽流感、瘋牛症等等都是禽畜對人大報復,寧死也不再被人濫吃,抗議人們只顧人權,不顧其他生物死活,完全不會「以德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