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再度注資是否明智?

國際視野:再度注資是否明智?

日股兩日來升接近10%,主要是投資者憧憬政府必將對已是危如纍卵的銀行伸出援手。日前當日股創18年新低之際,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平沼赳夫立即向外界表示,政府已為日經一旦跌至9000點水平時制訂出緊急措施;近日日本高層官員不斷向外暗示政府或動用公帑向銀行體系注資,避免出現崩潰情況。

日本政府進退失據
據消息透露,日本政府已準備為數高達15萬億日圓(約8,736億港元)之備用資金,用作應付金融危機必要之需,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金融市場之反應及表現,已可見端倪。
說得嚴重點,若將日本銀行財政狀況形容為「技術上」已破產,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提出異議。問題是日本政府於99年首次注資9萬億日圓(約4,680億港元)進入銀行系統之時,已表明將不會有下次,可是短短兩年半時間又傳出再度注資,今次可能動用的資金比上次更大,政客「食言」乃司空見慣,最重要的是這個無底深潭究竟有多深?
日本政府對挽救經濟之處理手法,可謂進退失據,只顧「放水」而不着重問題「根源」之所在,讓通縮持續惡化,導致企業抵押給銀行之資產日見「縮水」,呆壞帳不撇極不完才怪!
上次的9萬億無形中變成擔沙塞海之餘,銀行衡量風險之準則和態度又是否因此而變得鬆散,對一些無可救藥的企業仍然姑息,讓資源錯配,一如本欄早前所說的「寧放水養死魚,不照顧活魚」,遂造成互相拖累至奄奄一息的局面。
15萬億日圓「方案」是否為了粉飾櫥窗及迎接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下周訪問日本而「造勢」,稍後自有分曉!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