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父母往往安排一大筆錢,讓子女參與課外活動,但學費往往高得令人側目!究竟這年代還有沒有免費學習呢?一名香港商人在台灣將一個讀經班帶來香港,他不介意零酬勞,無宣傳,更親自找地方擴展這活動,因他知道,小孩從小背誦四書五經,不只能增強記憶力,更可培養品性添平和氣色,減少社會暴戾事情。這個免費讀經班並非巧立名目,只要打個電話,隨時都可參與。
記者:梁佩芬 攝影:陳盛臣、周旭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微。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經過長年累月的背經訓練,小孩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學活用呢?
在背讀之時,一文一句會烙印在潛意識裏,能直接又自然影響長大後的思維與行為。尤其誦讀聖賢書,可得到知識外,又能心性向善。另外,能同時達到左右腦平衡發展,提升理解力及創造力。有時專心背誦可紓緩壓力,令心境平和,能冷靜判斷是非。
讀經班學生由3至13歲,這階段是記憶力及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其教法是不求理解,只求熟讀、背誦。你會懷疑與大家所唾罵的填鴨式教育方法,有何分別呢?
主辦機構李素美指出,「誦讀法是補充現代教育中最缺失的一部分,我們一直認為現代的教育方式,幾乎所有課程都只是訓練兒童眼明手快,反應敏捷,少了培養臨危不亂,面對壓力從容有道等方向。誦經可加強個人集中力,心境平和,做事不馬虎,完全提高個人修養。」李小姐並說兒童只要耳能聽,嘴跟着念就行。這是一種憑直覺的學習法,紓解用腦的壓力,使智慧潛能逐步開發,提高各方面學習能力。
1)「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
只要有嘴巴,任何時候環境,都能輕鬆練習。
2)「小朋友!跟我念!」
上堂時會加插遊戲方式,沒有壓力下,從中得到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
3)每日誦讀30分鐘
回家後,最好每日練習15至30分鐘,分幾個時段背誦,可以的話,由家長帶頭讀誦,把誦讀經典的樂趣與家人分享。
這個背經班由溫金海先生帶進香港,全是免費參加,場地是由自願人士提供,教師也是義工,旨在發揮背誦文化,令下一代有健康人格。書本印刷都是由他人贊助,內有《大學》、《中庸》等名著,同時附送CD及教育兒童書本。
4歲半的林晉慧同婆婆一起上堂,已識普通話,但婆婆就講到一嚿嚿,有時重笑婆婆發音不準呢!
沈詩婷 13歲(圖右)
沈皓婷 11歲(圖左)
「我哋讀國際學校,少接觸中國文化。所以成日喺屋企鬥快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