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下月公布上任首份財政預算案時,將放棄一貫傳統,取消由庫務局局長俞宗怡提早宣讀預算案開支部分,改為與財政司司長宣讀預算案演詞時一併公布,雖然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今次自行改變程序不尊重立會,但有政界人士相信,今次改變為日後高官問責制起了示範作用。 記者:莫劍弦
根據政府以往向立法會提交財政預算案安排,財政司司長會在星期三立法會大會宣讀預算案演詞及政府收入建議,而庫務局局長則會提早在前一個星期五向立會提交預算案開支部分。但據了解,由於梁錦松認為政府部分重要開支亦會留待宣讀預算案時才公布,為保持預算案完整性,他決定打破以往傳統,將收入和開支兩部分一次過於三月六日宣讀預算案演詞時提交立會。
不過,由於開支要押後提交議員,所以政府亦同時要求立會將原訂於十八到二十日的特別財務委員會押後一個星期舉行(見表);因為今次政府只是口頭知會立會,立法會秘書處將去信行政署署長黃灝玄,要求行政署就有關建議向立法會提交正式書面文件,等內務委員會年假後可以進行討論。
據熟悉政府運作的政界人士指出,梁錦松今次做法可視為日後特首推行高官問責制的「示範表演」,因為日後負責對議員,推銷政策將由問責局長一力承擔,而常任秘書長(局長)將退居二線,並且逐步淡出政治舞台。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財政司司長作出如此重大變動前,未有先行諮詢立法會,是不重視行政立法關係的表現,他形容有關安排是「新人事、亂作風」,因為開支預算包含了不同政府部門各項開支,足有三大本帳目,不論議員、傳媒及公眾人士均要相當時間消化,若連同收入部分一併公布,議員根本沒有足夠時間去研究,影響議員審議預算案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