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養和醫院一名醫生被指未得一名患有腎癌的女病人周詳考慮下,為其進行新的治癌方法——「腫瘤疫苗療法」,又涉嫌誤導該女病人及其家人對該療法的成效,最後該名女病人死亡。女病人丈夫遂向醫務委員會投訴該名醫生疏忽職守。醫委會昨展開聆訊,有委員直指被告「當病人係白老鼠」,又批評其答辯不夠中肯。委員會昨日聆訊未完,擇日再審。 記者:翁煜雄
原告羅先生(RichardLohKokSiong)為西澳洲一名兒科醫生,其妻程美儀(ChingMayYee)則為商人。羅先生昨日在聆訊中指出,與妻於九九年十二月七日從美國返港,在轉機期間妻子突感呼吸困難,遂於翌日往醫院照X光及超聲波;於同月九日在太太的弟弟介紹下,偕同太太及其父母親到養和醫院與被告陳雲斌(BernardChanWanBun)醫生會面。當時被告指其妻應是患腎癌,但強調以化療並無效用,提議採用新治療方法——「腫瘤疫苗療法」。他向陳醫生查問是否有副作用時,對方只表示像喝杯暖牛奶一樣,又強調此法乃由美國一間治療中心的醫生研究出來,羅坦言當時對此法很有信心,加上被告不斷催促快些決定,羅遂決定採用此方法。
不過,羅稍後以電郵方式向該間美國治療中心查詢,一個月後獲對方回覆始知該中心的治療方法與被告提出的不盡相同,加上其妻治療期間曾出現休克及痙攣,故認為被告失職及誤導。
陳雲斌答辯時稱,死者的丈夫及父親均為醫生,首次面談已超過五十分鐘,顯示死者及家人並非醫學上的門外漢。他並強調自己不是魔術師,亦不是神仙,囑咐病患及其家人不要抱太大期望。
陳並指出,程美儀是其第八名病人採用這種方法治療癌症。不過,醫委會聆訊小組委員發現陳醫生其實是首次以此方法治療腎癌,故批評陳把病患當作白老鼠看待。亦有委員詬病陳的答辯不中肯,頻頻粉飾自己的理據。
養和醫院醫務總監鄺國熙表示,該名醫生並非養和醫院的僱員,是俗稱在養和「掛單」的醫生,當時院方只要求病人簽署一份同意在該院進行那種治療的文件。至於醫生是否已向病人清楚解釋有關治療是否屬試驗性質,則是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
現時癌症疫苗在全球仍未廣泛應用,不少仍處於試驗階段。香港大學血液及腫瘤科教授梁憲孫表示,癌症疫苗療法現時並未被廣泛應用,但較早採用是進行治療為腎癌及黑素瘤(Melanoma)疫苗。
癌症疫苗的主要原理是以癌細胞製造疫苗,注入人體後刺激病人的免疫力系統,來對抗癌細胞。除對抗癌細胞外,最新趨勢亦試驗疫苗能否降低癌症復發及癌細胞擴散的機會,而現時香港大學正在試驗鼻咽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