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導致拆樓退定的房屋委員會居屋短樁醜聞,需就事件負責的房屋署職員人數愈來愈少。房屋署經研究後,決定只建議懲處一名結構工程師,另對兩名技術層面員工作出口頭警告。有立法會議員及關注團體指摘,居屋短樁醜聞導致拆樓重建,嚴重打擊港府威信,結果卻只有極少官員被懲戒,明顯是有人「護短」,與短樁案的嚴重性極不相稱。
港府就居屋短樁事件進行的調查,糾纏經年,先是房委會成立由滙豐銀行前主席施德論為首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房屋局及後又委任知識產權署署長謝肅方領導調查小組,調查小組建議向十七名房署員工作紀律處分,但有關個案交房署後,只認為其中八人有失職之嫌,需向部門提交書面抗辯。
房屋署最終接納了大部分人的解釋,只認為其中一人需要面對紀律處分,兩人則予以口頭警告,其餘五人全部脫罪,包括八人中最高級的房署助理署長李世祥。據了解,可能成為唯一名需為短樁事件「揹飛」的,為曾遭獨立調查報告指摘「實在不能推卸全部責任」的總結構工程師何樹基。
房署發言人昨日以事件已轉交公務員事務局處理,拒絕就上述結果作出任何評論。而公務員事務局發言人亦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不過據了解,有關當局認為不能輕易放過涉案官員,房屋署或需就事件作重新審核。而在公務員紀律處分中,最嚴重的可被革職。
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委員張文光批評,房屋署調查的初步結果,與短樁案的嚴重性「極不相稱」,他並質疑,整個短樁醜聞不應只由數名職員負責,而署長苗學禮雖然被立法會予以譴責,但至今仍然可以「紋風不動、若無其事」,冷對外界抨擊。
他又指摘,短樁案發生至今整整兩年,但港府一直只在調查,又拒絕公開交代調查進展,以為時間可以淡化市民的記憶,到最後不了了之。
房屋政策評議會總幹事葉肖萍亦抨擊,港府對短樁案的調查機制「混混亂亂、架牀叠屋」,企圖「查到大家都唔記得件事,就蒙混過關」。她亦質疑.由房屋署調查員工有否失職,難免予人「護短」之感,欠缺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