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到裁員潮及負資產等負面消息困擾,港人的消費信心急挫。根據一份亞洲區的調查顯示,港人對未來半年的消費信心跌至歷來新低,並且屬區內消費信心最疲弱的地區。經濟分析員認為,失業率高企及負資產均屬結構性問題,難望短期內得到解決,除非外圍經濟明顯改善,否則本港的消費信心難望好轉。 記者:羅仲軒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於去年第四季在十三個亞洲區市場,成功訪問五千四百五十七名消費者,分析五項經濟要素包括就業、經濟、固定收入、股票市場及生活質素,以歸納出各地區的消費信心。
該組織在港訪問了四百零八名港人,顯示港人的消費信心跌至十二點五,是有該項調查以來最低水平,較金融風暴期間還要低。其中港人對未來半年的就業情況最為悲觀。
萬事達卡國際經濟顧問王月魂博士表示,本港消費信心疲弱主要原因有二:失業率高及負資產。本港的負資產問題嚴重,他說:「只要負資產按揭貸款於整體按揭中增加百分之一,就會令私人消費下跌百分之零點六五。」因為負資產的負擔會直接影響個人的消費意欲。而樓價下跌亦會直接影響港人的消費決定,他預測,若今年第二季及第三季的樓市能升一成,將會刺激私人消費增加百分之二,樓宇買賣投資增百分之三點五。
不過他認為,未來一年樓市只會平穩發展,大幅上升的機會不大。至於失業問題,若下半年美國經濟好轉,本港失業率有機會在第二季或第三季開始改善。
滙豐銀行經濟顧問梁兆基同意本港的消費信心是受到樓價下跌、負資產及失業率上升等因素影響,但並非唯一影響本港消費信心下跌因素。滙豐早前估計港府即將公布的去年第四季零售數據會較前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五點四。他認為,本港零售業已成跌勢,雖然十二月的情況較十一月理想,不過仍較前年同期為差。至於今年的情況,他認為主要視乎今年底的反彈能否抵銷年初的下跌,滙豐稍後會公布對今年消費市道的看法。
萬事達卡國際自九三年開始於本港進行消費信心調查,在多次金融危機中也能充分反映港人消費信心情況,例如由九七年第二季至九八年第四季,港人的消費信心一度跌至歷史新低。
道亨銀行高級經濟師陳寶明認為,消費信心疲弱受很多因素影響,樓價下跌及負資產雖然不會令供樓人士無法供樓,卻可令供樓人士不願花錢,而失業率上升更會令市民控制開支。他認為,負資產及失業率均屬於結構性問題,並不容易在短期內解決,預期隨着下半年外圍經濟好轉,可望令消費市道復甦。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麥萃才則認為,消費信心能否回升,很大程度上視乎消費者的賺錢能力及對產品價格的期望,由於港人受到裁員及減薪的問題困擾,市民對未來一段時間的賺錢能力亦不會樂觀。另一方面,由於受到聯繫滙率影響,本港無可避免會通縮,市民預期產品價格仍會下跌,當然會削弱消費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