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世貿此話題已說了很多次,很多投資者對於哪類行業會較受惠、哪類行業受的衝擊較大亦相當了解,大家都很希望可以在芸芸股票中找尋到神仙股。不知是這話題已談久了,還是要發展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有一定難度,到現在為止,好像未有一隻股票能山雞變鳳凰,成為中國入世後的神仙股。或許這和中國市場潛力雖大,但發展甚困難有關。
與此同時,很多外資的公司都很希望可以打入中國市場,但問題是沒有一個良好的經營網絡,到頭來亦只有是吃力不討好,無功而還。亦正因如此,市場近日便出現很多公司和外資公司合作的例子,由汽車業開始,然後到電腦業的發展以至近日的手提電話合作,都反映出這已是一個趨勢,就像昨日易通控股(312)收購易通新技術有限公司餘下的股份,都反映出這種合作的方法在市場上是應有一定潛力,亦為市場所接受的。
這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雖然發展迅速,而且經濟增長速度冠絕全球,但問題是如果和外國發展已久的技術相比,的確有一段距離。
就像汽車業,無論中國如何努力追趕,短期內仍難和歐日的汽車業相比,當然如果中國未加入世貿,國內的汽車業絕對有時間去迎頭趕上,因為以中國人的毅力而言,絕對有這可能,但現在中國已加入了世貿,時間絕不容許國內的公司等待。和外資合作是一個魚與熊掌都可兼得的方法,一來可以和外資化敵為友,減少了一個競爭者,二來亦可以借助別人的技術,合作開發共同的品牌,不失為一個上佳的方法。
但有一點投資者要留意的是,並非每一個和外資合作的例子都可以成功,因為合作夥伴的質素十分重要,如果在全球市場有一定的地位,又或者在未來的日子有很大發展空間,這樣才可以達至合作最佳的效果。但如果合作夥伴的品牌都未完全開發成功,這樣的合作模式風險則非常大了。
昨日完成收購後復牌的易通控股亦正在朝着這方向進行合作,其合作夥伴為南韓的三星電子,這名字過去幾年已予市場一定的信心,不少人更相信其電子技術可以挑戰美日的品牌,可見易通控股已找對了合作夥伴。如果未來他們能夠在銷售及售後的服務做得完善,給予消費者信心,相信要成功在中國手提電話市場佔一個位子,應絕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