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執行秘書 阮美賢
日前,角逐連任的特首董建華,特別為有資格投票選出新一任特首的選舉委員會成員,舉行了兩天諮詢會。由於諮詢會缺乏真正競選的尖銳問題,加上董建華的回答無甚新意,有時候甚至逃避問題,令會場氣氛平淡沉悶,難怪不少傳媒的注意力都落在一些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發言者身上,如勸喻特首「將不聽話的官員要out」的簡炳墀,便成為不少報章的報道焦點。但最叫人失望的是,此話說畢後竟博得全場雷動的掌聲,可想而知當中選委的質素如何!他們期待的又是一個怎樣的管治班子!由這些號稱具「代表性」的「各界人士」選出特首,真的能教人信服嗎?
撇開譁眾取寵的言論不談,筆者留意到一段不大起眼的報道,有選委提及香港家庭基礎接近「支離破碎」的境地,離婚率甚高,因而問董建華有何回應時?董先生強調香港是一個以家庭為本位的社會,現正走上不健康之路,他會與各部門官員合力加強香港的家庭本位理念。看罷特首的回應,再想起只不過一天前,一群爭取居留權的人士,要以削髮來控訴港府透過提請人大釋法來剝奪他們家庭團聚的權利,實在令人感慨萬千。董先生的說法是一個何等諷刺的回應!一個重視家庭的政府怎會拆散別人的家庭?這回應具說服力嗎?
其實,當筆者跟一些朋友討論居留權問題,指出希望港府能以行政方法更改政策,讓那些因「一二九判決」來港並曾入稟法院,為數約一萬多的爭取居留權人士能留港與家人團聚時,發現不少人都被政府誤導,以為他們回國內後可再排隊申請來港。殊不知原來他們當中,大部分已因超齡不合資格申請,有些更在國內收到信件,着他們不要再申請。大家似乎忽略了原來他們當中不少已申請了十多二十年,到了長大成人後已完全失去申請資格,這怎能說他們不排隊而「打尖」呢?
因此,「一二九判決」可說給他們帶來一線曙光,又怎料到人大釋法再次改寫他們的命運!事實上,這幾年來,在等候法院訴訟的過程中,雖然他們終可與家人一起,但箇中的壓力和煎熬,並不是我們這些自小與家人一起生活的人所能感受到的。今年一月十日,終審法院的判決最終只令少數人的「合理期望」實現,只能說法院太從現時的出入境政策着眼,並受過於狹窄的港府「寬免政策」所限制,實在令人萬分遺憾。
每個爭取居留權的子女或家長都有其有血有肉的經歷和遭遇,特別是他們年幼時所飽受的辛酸和孤獨更不足為外人道,這種種悲劇不是保安局局長一句「個案沒甚麼特別」就能否定的。難道高官們不能嘗試從他們的角度體諒其與家庭團聚的渴求,於情理上還他們一個公道?可能局長日理萬機,看信件看個案已看得麻木,認為七十多歲的老翁想留港照顧古稀老父沒甚麼特別,孖生姊妹被迫分隔異地生活沒甚麼特別,年幼子女沒有父母照顧要孤單生活亦不算特別。筆者不禁要問,究竟以家庭為本位的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只願特首能真正體諒這些犧牲了在國內事業和學業而來港與家人重聚的港人子女,盡快與國內商議出一個可行方法,另設新渠道讓他們可正式申請來港定居,真正體現他所強調的家庭本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