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托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德格.班道(DougBandow)
華盛頓重擊阿富汗阿蓋德組織之後,又聲稱在菲律賓發現阿蓋德餘黨。美國如果向菲律賓的罪犯流氓出手,只會白費氣力,讓活躍的國際恐怖分子有機可乘。
美國的矛頭直指菲律賓穆斯林分離主義團體「阿布.薩耶夫」(AbuSayyaf),該組織去年綁架三名美國人,其中一人被殺。國防部太平洋指揮部發言人指「它是一個國際恐怖組織,威脅美國及菲律賓。」
阿布.薩耶夫沒有針對美國人,受害的主要是菲律賓人,它亦沒打算進入美國。該流氓組織為數不足一百人。他們藏身於森林,地勢惡劣,加上政府無能,馬尼拉不能將之消滅。不過,美國已經提出九千二百萬美元軍事援助,及派出六百六十名軍事顧問。馬尼拉因為憲法所限,拒絕了美軍部隊直接介入,但是美軍已經開始與菲律賓軍方合作行動,並將獲批准在陣中自衞。華盛頓的援助也許有用,不過菲律賓只有透過經濟及政治改革,才會令政府有能力應付阿布.薩耶夫及其他嚴重的穆斯林反抗運動。
美國一對傳教士夫婦被阿布.薩耶夫綁架多月,至今仍未獲救,這成為美國想介入菲律賓的誘因。布殊總統向塔利班要求交出拉登的同時,他也要求釋放兩名被控傳播異教的美國基督徒。用外交及公眾壓力去達致人道目標,本來無可厚非,但以軍事行動達到同一目的,就應當作別論。當侵犯人權的事牽涉到非官方的軍事勢力時,不管它們是罪犯還是政治組織,軍事介入都不恰當,因為只有當地政府才能夠解決存在已久的糾紛。即使美軍介入表面有效,也難保不會在當地引發更難解決的衝突,同時亦令美國捲入與本國安全無關的苦戰。
菲律賓回教徒不滿以天主教徒為主的政府,源於百年前的美國殖民統治。回教徒的反抗所引發的流血事件,雖然可悲但卻沒有威脅馬尼拉政權,更遑論威脅美國的安全了,再者,華盛頓的介入終會令事件國際化。實際上,可能有些人希望美國介入,而捉住一個美國人就會令美國政府墮入圈套。
被阿布.薩耶夫綁架的傳教士伯克姆夫婦,正如在運送醫療物資時被阿富汗軍閥捉拿的克拉克.鮑勒一樣,他們本來都想做好事,但是進入這種危險世界時,他們也得對自己的冒險行為負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的拯救策略毫無意義。威爾遜總統要求德國尊重美國人的進出境自由,讓他們運交送軍需品的武裝商船通過戰區,但事實是竟然有些美國人愚昧得乘坐沒得到德國保證的英國商船通過戰區。
恐怖主義威脅仍會擾攘數年,華盛頓必須集中精力對付國際恐怖組織,而非去征討地方暴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