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供股常客不宜戀棧

投資學堂:供股常客不宜戀棧

近期在《信報》「投資者日記」,曹Sir一人獨霸的巨大專欄旁,悄悄地出現了一個名為「原氏物語」的專欄,該欄內容不俗,可讀性很高,於是致電曹Sir詢問此作者原兄是何方高人。曹Sir當然不肯透露,但卻表示由於原兄心情不佳,遂建議他寫點稿來散散心,更謂多寫作可令心情更愉快云云。
筆者估計原兄從寫稿而來的歡樂心情,將會很快完結,以筆者的個人經驗,剛剛交了稿不久,便又會被老編催稿,好像永遠有趕不完的稿要寫。可能基於筆者心靈較為弱小,每聽到《蘋果》老編的電話催稿,便會心驚膽戰。

優質公司少供股
早前閱讀原兄的文章,方察覺被傳媒誤導了,事關不少財經報章皆冠稱永義國際(1218)為新一代「抽水天王」,主因是它自95年上市以來,在這短短7年間已經集資了13次,平均每半年抽水一次,其中有7次更是供股的(這是根據《蘋果》1月7日的資料),相信它的小股東們肯定供股供到氣咳。根據這些報道,筆者也認為永義是新一代「抽水天王」,殊不知,據原兄的資料,原來康健國際(8138)自2000年10月上市至今,15個月內共集資了6次,即平均每兩個半月抽水一次,較永義平均半年抽水一次更厲害!故若以抽水速度來看,可能康健才是新一代的「快速抽水天王」。

上市公司集資的途徑頗多,例如舉債(包括發行債券、向銀行借貸)、批股、供股等,一般優質大藍籌股如和黃(013)等,可輕易地以低利率發行債券,基本上不用費神向銀行伸手。另一方面,若價格相對不俗,亦可考慮批股作集資途徑。
至於那些質素有所不及的公司,批股未必有人肯接貨,同時亦取不到較高評級以低息發行債券,若向銀行伸手,銀行又不大願意,即使肯借,利息也奇高,極不化算。退而求其次,惟有向小股東入手,進行供股。
公司供股可能並非單純集資,可能別有目的。例如某間上市公司曾數次供股,也會有一些小投資者願意勉強地去供,但一連供股多次後,再進行供股肯定沒有太多股東願意,應不能從市場中抽到多少。既然如此,為何仍要供股?內裏原因可能是大股東早前高價派了太多貨,希望藉供股增加持股量,同時亦可將貨源散給友好,可是小股東明知內裏原因又怎樣,難道跟大股東鬥長命供股不成。故此,RuleofThumb,供股即掉,不要回頭了。
網址:www.12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