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香港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實質增長率約為1%,通縮壓力隨之紓緩,但對香港近年財政狀況呈現結構性問題表示憂慮,建議港府在新財政年度應避免預算赤字進一步惡化,並盡快採取全面性中期計劃削減赤字,包括籌劃開徵消費稅等。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回應時重申,政府有信心在3至5年內解決財赤問題。
較早時完成一年一度香港考察的IMF代表團,昨日發表聲明大力支持聯滙制度,認為是香港規範化政策架構的支柱,也是「一國兩制」原則的重要特點。然而,該組織對香港財政出現結構性問題表示憂慮。香港財赤由2000年財政年度佔本地生產總值的0.6%,大幅增加至2002年預期的4.5%至5%的水平,主要是受經濟突然大幅放緩令收入減少及龐大營運赤字影響。
IMF建議,政府可提高教育及醫療的服務收費,及增加私營機構參與,以抵銷支出的增加,並支持政府全面檢討公共開支(包括公務員開支),以找出可以節省支出的環節;收入方面則應採用某種形式的低稅率和擴闊稅基的消費稅,但認為現在並非推出消費稅的適當時機,不過應盡快展開籌備工作。
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歡迎IMF對香港財政狀況評價,並重申政府有信心在3至5年內解決財赤問題。他3月會在預算案提出解決方法,加上美國經濟好轉,相信可逐步助香港經濟轉型。梁錦松預計今年香港經濟應該會比去年好。
此外,梁錦松指出,IMF反對港府採取「即時產生強烈效果的措施」,正合乎政府看法,因為類似大幅加稅的做法未必合適。
至於被指人力市場上出現技能錯配問題,梁錦松說特區政府已經採取措施,盡量令港商掌握國內所帶來的優勢,促進中港融合。
會計師公會會長黃德偉認為,在現經濟情況下,政府收入難以增加,所以應在支出方面下功夫收窄赤字,長遠而言應考慮拓闊稅基的措施如消費稅,但現階段難即時推行。
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文禮信亦同意,政府宜考慮削減財赤的方法之一,是減少公共開支,因開闢收入的做法並非短期可行。
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講座教授張仁良指出,港府應制訂解決財赤時間表,否則令人擔心阿根廷財政危機會在香港出現;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則指出,IMF發表的報告新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