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陸德泉
今年二月一日,一名陝西民工為了追回欠薪,在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門前引爆炸彈自殺,導致兩死兩傷的慘劇。臨近春節回鄉的重要關頭,不少民工已經按捺不住,好些還採取了激烈方法來要求老闆償還拖欠已久的薪金,甚至向社會和政府抗議他們的不公。
根據《南方週末》報道,在深圳有民工爬上建築工地吊臂,以威脅自殺手法來追討欠薪;在廣州,亦有民工橫卧國道,最後迫使政府出面追回欠薪。去年一月至今年一月,深圳的欠薪達二點六億元。到去年第三季度,深圳勞動部門接受來信來訪的案例達一萬九千二百九十八宗,受影響人數達四萬五千人,欠薪的個案佔四成。參考其他地區的報道,各地民工欠薪的情況也非常嚴重。為了防止民工因拖欠工資問題演變成像烏魯木齊的惡性事件,破壞社會穩定,影響地方官員的烏紗,協助民工追討欠薪已成為各地方政府的頭痛問題。
農民工辛辛苦苦離鄉別井,艱苦勞動,不但承受惡劣工作環境對健康和生命的威脅,還要面對老闆拖欠薪金的危機,最後回家時,還要忍受鐵道部門在春運期間平均上調三成的票價。民工在回家前,還要給剝掉一層皮,面對如此惡劣的打工環境,不少人可能會問,為甚麼他們還要外出打工?事實上在中國入世後,入口農產品的劇烈競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農村的政治經濟問題,從農村被迫外出打工的人,今年肯定比去年還要嚴重。
在入世談判過程中,中國政府一直沒有正視入世對農民的衝擊。直至中國入世一刻,朱鎔基才突然頓悟,擔憂入世對農民的衝擊,所以上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有否提出了甚麼具體協助農民應對入世衝擊的辦法,是我們審視中國政府是否關心農民命運的重要指標。
從應對入世問題上,會議還算正式承認了入世對農業和農民帶來的嚴峻挑戰,特別是農業主要產區農民收入的影響。會議一如既往,強調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同時亦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導思想。多予,就是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退耕還林規模,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少取,就是要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讓農民休養生息;放活,就是要認真落實各項農村政策,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究竟我們可以如可估計這些政策的效用?新華網記者在去年末重訪了二○○○年因為鄉黨委書記李昌平上書朱鎔基總理,投訴農民負擔問題而臭名遠播的湖北省農村鄉鎮。雖然國務院就李昌平的投訴,已要求省政府派出了調查組,可是在調查後,不但稅費問題沒有改善,李昌平還給免了職,之後更出現七個農民因無力繳交稅費,不堪鄉村政府催迫而自殺的惡劣情況。
其實,農業結構調整的難度已經愈來愈大,過去所謂的成功典型,海南的香蕉和陝西的蘋果已面臨嚴峻市場威脅。海南的香蕉從最高的一塊二掉到最低的八分錢。地方政府推動的農業產業化不但造成了嚴重的生產過剩,甚至成為地方官員的政績和形象工程,加重農民負擔。
號稱「牛城」的黑龍江省安達市,為了打造政績,要創造兩項健力士世界紀錄而投資上億元沿街建造二百九十九頭石牛雕塑、鋪設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牛圖案路面磚,可是,當地的養牛農戶卻因飼草嚴重不足和賣了牛奶長期拿不到錢的問題,被迫紛紛忍痛賣牛,導致收入急劇下降。
面對入世的市場衝擊,農村政府的腐敗,中國農民面臨重重危機。李昌平離開了鄉黨委書記一職後,把他的想法寫成了《我向總理說實話》一書,或者能對關心農民命運的讀者帶來多一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