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供樓保險 條款多難受惠

失業供樓保險 條款多難受惠

失業率高達6.1%,直接打擊置業意欲,令本已低迷的樓市,雪上加霜。地產商為了去貨套現,紛紛扭盡六壬,推出形形色色的供款計劃,更不惜送贈失業供樓保障,冀望可以加強買家的入市信心。說實在,多一個保障當然好,但對於業主來說,這個免費的保障,又是否真的有着數呢?

其實,類同的保障計劃,在外國已沿用,適逢本港失業率高企不下,才有機會在港推出,可說是由「時勢」造就出來的產品。美國友邦信貸壽險部助理副總裁周永鎰說:「數年前,本港也曾推出失業供樓保障產品,只是當時未為市場接受。」
友邦的失業供樓保障計劃,自去年11月起,便與地產發展商開始洽談。周永鎰指出:「我們只是負責產品設計,至於發展商如何包裝,與哪些機構合作,都不在我們控制之內。」

暫有恒基華懋提供
基本上,友邦的工作是,依據計劃的保障年期、條款、賠償額,以及因應個別樓盤的情況,從而釐定保費及條款。
現階段,跟友邦合作推出失業供樓保障計劃的,暫時有恒基及華懋兩大地產發展商,並分別與中國銀行及道亨銀行合作,推出相關的按揭計劃;為旗下港灣豪庭(恒基)及迎濤灣(華懋)兩個樓盤,作促銷推廣,保障期分別為30個月及24個月。
據悉,是次兩個樓盤的保費,皆由發展商支付,惟買家必須於指定銀行承造按揭,並且需要符合貸款及職業的條款,方可獲得相關的保障(詳見附表)。有地產代理指出:「此類保障計劃,一定要由發展商或銀行支付保費,否則根本行不通。因為一般買家,都不會願意多花一筆額外支出。」

等候期內失業不包
事實上,為了減輕保費成本,兩個樓盤的「失業」保障,都附設很多規限條款,並非每個買家都可以受惠。周永鎰直言:「因為要保障大部分的受保人,所以條文規限較多,以免索償率太高,而引至日後保費急升。」
保障規限了某些行業的從業員,如流動性高的飲食業、裝修、建築等,不在受保行列之內,這與行業的失業率高,不無關係。
此外,買家若於保障生效三個月內的等候期失業,亦不會受到保障;即使第四個月才失業,亦要為「非自願」(即由於公司裁員或倒閉)失業才可提出索償,賠償將於兩個月後發放。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