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股減持應鼓勵資金流入

國有股減持應鼓勵資金流入

周八駿

國有股減持是一個涉及諸方面的複雜問題。從中國內地證券市場規範發展角度看,它既是消除「非流通股」(包括國有股和法人股)與「流通股」人為分割的結構性改革,又是股市規模的實際擴大。從中國內地國有企業改革角度看,它既是實施宏觀層次的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即「有所為有所不為」),又是建立微觀層次的現代企業制度以及相應的現代公司治理架構。從融資角度看,它既是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又是地方財政和企業集資的渠道之一。

股市受壓下急瀉
國有股減持是在證券市場實現的,所以,上述各個角度各個方面的考慮,必須顧及(一)股市擴容對於股價的向下壓力;(二)非流通股價格與流通股價格的內在差別帶給不同股東的利益得失。總之,國有股減持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由於任何一個具體方案都必須貫徹「簡便可操作」原則,所以,不免傾向於以上某一角度或方面。因而,國有股減持不應該只有一種方案,而應該是若干方案的集合,它們作為一個整體才能充分顧及上述各個角度或方面。在某一時段採取其中哪一個方案,則須視乎當時的證券市場、國企改革以及財政和企業的資金狀況。
去年六月推出的國有股減持方案,顯然偏重於考慮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需要。儘管有關決策層主觀上不會希望股市因此而下跌(因為股市下跌就達不到國有股減持為社保基金集資的目的),但是客觀效果卻是令股市持續受壓而一路急瀉。
最近,中國證監會網站公布的國有股減持方案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傾向「存量競價折讓對流通股東予以補償,同時新股實施全流通的方案」,明顯偏重於證券市場規範發展,並且擬以長達十四年來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不能不承認是顧及市場擴容對股價的壓力。

投資者風聲鶴唳
然而,第一,該方案缺乏股市資金增量的相應措施;第二,該方案相信一般來說競價方式所得全流通股價低於原來的流通股市價,因而必須補償原流通股股東,固然顧及了不同股東的利益得失,卻給市場指示了股價將不斷下跌的趨勢。於是,市場聞風而急挫。
鑒於投資者對於國有股減持已是風聲鶴唳,為穩定內地股市計,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出台增加股市資金的政策措施,並提出一套兼顧諸方面的國有股減持方案。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