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外圍市況波動及本港出現結構性財赤,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日在立法會多次提醒,目前本港面對多項滙聚而成的風險,要小心處理這些前所未見的形勢對貨幣穩定的影響。他又指出,為了加強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現時需要考慮作出策略性的部署,包括將美元結算系統延伸至歐元或日圓結算層面上。
儘管阿根廷在今年1月取消貨幣發行局制度,事件迄今未對本港金融市場構成連鎖影響,但他指出,阿根廷的債務危機仍未解決,而自去年9月下跌近15%的日圓滙價仍然疲弱,若圓滙再下滑,將對區內貨幣及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構成影響,而人民幣滙率政策也可能有因而出現改變,如滙率的彈性增加,此舉將可能間接衝擊港元滙率。即使港元與人民幣滙率屬獨立貨幣,但不排除日圓滙率波動導致人民幣遠期溢價被推高,同時亦影響港元遠期溢價上升。
他說,若圓滙持續下跌,亞洲再次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會提高,雖然目前未出現即時風險,但結合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外在因素,加上財赤巨額及銀行個別資產質素在過去數月有轉弱趨勢,這些滙聚而成前所未見的風險,當局不能掉以輕心,外界也要充分理解風險的管理,像過去兩年該局已經常公開討論阿根廷金融危機及港阿兩地的分別。
人民幣未完全自由兌換及內地仍實行外滙管制,故內地資金流入本港及實現兩地資金融通,仍有不少阻滯,但任志剛指出,在接連兩地金融基建,與準備市場迎接一旦資金可跨境流動上,該局做了很多工作,而當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及其信貸評級達到理想的國際水平時,屆時外滙基金的投資組合中,也可以考慮加入人民幣資產。
對於任志剛表示希望將美元結算系統延伸至歐元或日圓,銀行界估計,當局會像上次成立美元結算系統時,開放讓銀行入標競投,部分外資及國際性銀行均表示,會有興趣發展歐元或其他主要貨幣結算系統。
中國銀行繼行長劉明康較早時提及日圓跌至135水平可觸發人民幣貶值後,副行長李早航昨日又發表文章,警惕日圓滙率持續偏軟的影響,中央貨幣當局應考慮調整目前相對固定的滙率體制,而實行更富彈性的滙率制度,必要時應當對人民幣進行適度貶值,減輕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出口困難形成對經濟增長的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