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中區一帶的樹叢偶然會見聚集三五成群的白身黃冠鸚鵡,市民或許會以為是從動物園走失的,其實這種屬於全球極度瀕危鳥類的小葵花鳳頭鸚鵡已成功「移民」到香港,並且大規模繁衍至超過一百隻,成為同類鸚鵡中,世上最大的野生群。 記者:黎國強
香港觀鳥會近日出版新一冊《香港鳥類名錄》,並且將該會自一九五七年創會以來的近十萬個觀鳥紀錄,捐贈予香港歷史博物館。
本身是天文台助理台長的香港觀鳥會會長林超英表示,香港地方雖小,但觀鳥紀錄發現有四百四十八種野生雀鳥及一百種逸鳥(由人飼養),當中二十六種野生鳥類屬瀕危鳥類,其中包括黑臉琵鷺及已在港開枝散葉的小葵花鳳頭鸚鵡。
林超英表示,小葵花鳳頭鸚鵡原本生長於印尼,全球估計不超過一萬隻。牠們能夠在港開枝散葉,背後有着耐人尋味的故事。
傳說在一九四一年日軍進侵香港時,當時的英國駐港三軍司令眼見大勢已去,不想自己飼養的一籠小葵花鳳頭鸚鵡成為「戰俘」,於是在投降前,將心愛的鸚鵡放生,自此這群小葵花鳳頭鸚鵡開始聚居於中環山區一帶樹林。
由於小葵花鳳頭鸚鵡在本港沒有天敵,後來不斷繁衍至今,牠們散布在港島北的叢林,並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野生種群。
林超英表示,這可說是本港鳥類生態的一個意外收穫,但亦反映近年本港生態環境有改善。
林超英指出,這種瀕危鸚鵡由於外形優美,引來不少人捕捉飼養,致全球數量急降,不過,牠們天性喜歡咬啄樹枝,而且十分嘈吵,對本港環境有負面影響。
林超英說:「呢種鸚鵡會咬爛晒啲樹,其實對香港樹林生態有害,加上近年又繁衍得咁多,其實都幾難頂,有人建議將佢哋『遣返』印尼,但我哋問過國際鳥盟,答案係『送佢哋返去就死路一條』。」
《香港鳥類名錄》除記載香港觀鳥會自一九五七年成立以來的觀鳥紀錄外,部分資料更可追溯至一八六一年,可說是最齊全的本港鳥類生態紀錄。市民如欲查詢,可致電香港觀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