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牛頭角順嫂 - 陳也

再見,牛頭角順嫂 - 陳也

統計處去年根據全港390個選區做的人口普查,發現貧富家庭的收入相距十一萬,最富貴的地區是傳統「上等人」地帶,像山頂與南區海灣。低入息貧戶的分布地區,很多竟然不曉得在哪裏。馬上自我反省有無憎人富貴厭人貧。港島地區,我只熟悉自己的地頭中環,摸入薄扶林都會迷途。統計處的調查,將貧富地帶按選區歸納,這樣更易遭港島「東區翡翠」或者新界「北區沙打」考起。
九龍貧窮戶有秀茂坪南,上牛頭角和下牛頭角雙雙上榜,上牛更是全港貧者至尊,家庭平均入息只有九千二。
牛頭角是我兒時好友的居處,特別有好感,覺得她住的公屋光猛通爽。屋苑對正地鐵,入夜萬家燈火;朋友已經移民,她那家的燈火承傳下來,有了新的戶主。我間或遊蕩過觀塘,列車經過那一排七色閃閃的公屋窗口,不知姓名戶主的騎樓天花那盞25watt的燈泡亮着。燈下,會不會是一個香港電台有興趣開拍的傳奇,因為入息九千二,全家成了主角呢?
早輪睇《南早》報道,67年興建的牛頭角下村明年三月清拆,村民徵集跟屋苑咁高咁大的老餅用器,71歲的黃婆婆捐出潮州竹製果籃盛器和暖水瓶作展覽。區內一班待業青年專門替老年戶搬遷,收費極廉,旨在服務老街坊,回饋老社區。牛頭角上下即將雞飛狗走,舊區大變身。在星河明居等於鑽石山的地標潮流下,牛頭角跟紅頂白改名叫做樂意山巒是必然的。到時香港歷史活頁,又撕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