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邪惡軸心論只會激化矛盾 - 盧峯

蘋論:邪惡軸心論只會激化矛盾 - 盧峯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TheEconomist)發表了一篇社論,質疑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國情咨文中的強硬論調可能會引起更大的麻煩及衝突;有關社論更說把伊拉克、北韓、伊朗定性為「邪惡的軸心」(anaxisofevil)並沒有甚麼好處,反而讓外界猜疑美國是否準備把軍事行動升級。

加劇國際對立
《經濟學人》雜誌的質疑及憂慮並不是個別媒體的反應,事實上在喬治布殊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國際社會的反應也是憂慮比支持多,因為演詞中「殺氣騰騰」的話語不僅無助強化反恐怖主義的國際聯盟,更將加劇國際間的對立氣氛,不利進一步的合作。
應該看到,伊朗、伊拉克及北韓是三個本質上有極大區別的國家,例如北韓是個自我孤立的共產極權國家,也沒有任何輸出革命或輸出恐怖主義的意圖;至於伊朗更已開始積極改善跟西方國家的關係,並有份協助聯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現在美國總統把他們跟伊拉克連在一起,列為邪惡軸心、頭號敵人,這不是把打擊範圍不必要的擴大、製造更多的敵人嗎?這不是令朝鮮半島及中亞地區加添火藥味嗎?
更重要的是恐怖主義的種子不僅存在於個別的國家,也由於一些國際衝突長期沒有得到公平的解決方案而不斷孳長。例如以色列人跟巴勒斯坦人的衝突已超過半個世紀,可到現在巴勒斯坦人仍未能行使數十年前聯合國已確認的立國權利,還要時刻備受以色列軍隊的飛彈及坦克攻擊,這怎不讓恐怖主義集團、野心家有機可乘,藉宗教或其他名目吸納新血以發動恐怖襲擊呢?

積極化解衝突
此外正如英國首相貝理雅一再指出,那些未在全球化發展中受惠、長期處於極度貧困及飢餓的國度,同樣容易成為恐怖主義的溫牀,同樣容易為恐怖主義集團提供大量的生力軍。
因此要真正有效打擊恐怖主義力量、要根除恐怖主義集團的基地,軍事打擊、政治恫嚇只能發揮部分作用,美國下一步該做的是要發揮它的政治、經濟影響力,積極協助紓解長期存在的國際衝突如以巴衝突,積極協助低度發展的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得益。只有這樣才能令恐怖主義、恐怖主義集團再無立足之地。
一九四一年時,已故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德國、日本、意大利三軸心國正席捲全球時發表了一篇極重要的演說,他申言美國將全力支持世界各國捍衞四項最基本的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和平發展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我們認為羅斯福總統這番話不僅在二次大戰時能激勵人心,更為美國在國際角色樹立了一個良好的範例,很值得所有美國政府包括現時的喬治布殊政府借鏡。
(圖)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的國情咨文殺氣騰騰,引起國際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