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專家指已瀕臨生態崩潰邊緣。據一本最新出版的環保書籍《中國之毀滅》揭露,中國水土流失問題已達到超飽和狀態,所有能夠流失的土地已全部流失。中國官方統計,僅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已佔去中國經濟總產值的十分一,即高達每年八千多億港元。
據稱是歷來首部深入探討大陸生態災難的環保作品《中國之毀滅》,流亡海外的作者鄭義以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問題為例,指該區的水土流失之所以好轉,主要是該區已進入土地沙漠化的最後階段,即降雨量日益減少之下,水土流失才轉趨穩定。也就是說,該區域的水土流失已呈飽和狀態,再沒水土可以流失了。
此外,大陸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連官方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也不得不承認,內地的空氣、湖泊、水質污染相當嚴重,生態破壞加劇。而國際組織評估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中國佔了其中八個。
除空氣與水污染外,大陸城市垃圾年產量達一億噸以上,且每年以百分八的速度增長,迄今仍無徹底解決之道。
污染問題也嚴重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土地沙漠化問題為例,每年平均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五百四十億人民幣(約五百億港元),而全國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八千億港元。
為拯救生態環境,中國計劃在未來五年斥資七千億人民幣(約六千五百多億港元),重點改善北京市、三峽水庫區及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的環境污染問題。
《工人日報》昨日也發表評論員文章,嚴厲駁斥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互相為悖的論點,文章認為,「如果只有物質資本增加而環境資本減少,總資本就可能是零甚至是負值,發展就不可持續」,該報呼籲政府將環境政策與經濟政策結合,以生態安全作為經濟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中央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