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星期談到全球金融體系面對着各種各樣的風險,紛繁交錯,實在前所未見。妥善管理本港貨幣及銀行體系所面對的風險,是金管局及財經界的共同責任,因此,我希望跟讀者談談我們面對的各種全球風險。
各位讀者對科網股泡沫爆破及其後遺症都應該很清楚。我在2000年3月16日於本欄中,曾以輕鬆寓言的手法警告大家注意科網股過熱,預測雖不幸言中,但當中涉及的財富蒸發效應之大、全球經濟放緩步伐之快,卻出乎我所料。這再次證明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實在可以帶來很驚人的經濟連鎖反應,相信要等待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消化這些衝擊。事實上,我們還注意到全球正普遍存在信貸質素轉差的情況,對金融穩定構成很大的威脅。
我有信心,具備健全金融體系的市場,將會有足夠能力抵禦這些衝擊,毋須政府插手;即使出現個別倒閉事件,也不會釀成系統性問題。香港應屬這個類別。至於金融體質較薄弱的市場,情況便不那麼明確,尤其是那些暫時仍無明顯復甦迹象的市場,貨幣及銀行體系便有較大機會爆發一些系統性問題。這些問題向來都很棘手,不易處理。以自由市場手法解決問題,無疑是上佳的選擇,但往往會對整體社會造成極大震盪,政治上是難以接受的,因此需要政府插手干預。此外,這些地方通常也缺乏官方資源、儲備以至決心,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或防止問題擴散。
近幾個月,我們目睹Enron倒閉及阿根廷債務危機惡化,前者是歷來最龐大的公司破產案,後者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主權國無力償債事件。兩者各有成因,並非完全是科網股泡沫的後遺症,但都清楚說明了全球經濟(尤其是全球金融體系)正面對相當嚴峻的風險及挑戰。另一方面,由於從98年金融風暴吸取了經驗,這兩宗事件所引發的連鎖影響已算相當溫和。即使這樣,大家仍要保持高度警覺。
前幾個月發生九一一事件,導致全球保險業面對有史以來人為災禍造成的最大筆索償額。我不大熟悉保險公司與傳統金融中介機構之間,或保險業與全球金融體系之間的金融聯繫,但正當全球金融體系在經歷過科網股泡沫爆破後仍然相當虛弱時,卻發生了這些恐怖事件,便可能會削弱全球金融體系抵禦衝擊的能力。
基於同一理由,全球金融體系承受風險的能力也可能變得相當有限,以致人人期待早日來臨的經濟復甦也會被拖慢。此外,九一一事件可能已改變了美國人的消費模式,一改以往不願儲蓄的習慣,以致美國經濟不能像以往那樣靠消費作為主導復甦的力量。即使真的到了復甦的時候,仍會有不少人會懷疑生產力能否像以往那樣得到提升。
事實上,科網股泡沫爆破後,美國當局已落力推行多項刺激經濟的新方案,但經濟及財政狀況的復原速度或範圍仍未見有太大起色。
任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