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的台灣政策稍向台灣傾斜,這在去年十二月中旬,以台灣行政院秘書長邱義仁為首的四人代表團訪問華府時已獲得了解。這以後,一月十日,陳水扁會見「美國大西洋理事會」訪問團時,提出改善兩岸關係的五個關鍵點,就全是中共當局所不能接受的政治議題,包括「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中國大陸要尊重台灣人民的自由選擇」、「中共要尊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等等,儘管這些議題都有其正當性。陳水扁挑起這些議題,而迴避「九二共識」,當然不是以「少政治,多經濟」的方式,先從經濟入手去改善兩岸關係的好辦法。
二十八日阿扁對錢其琛講話雖有肯定,但他認為錢的善意是基於「中共能正視去年十二月一日台灣國會大選的結果」,卻是誤導性的解釋。實際上,錢的善意是基於中共對世界戰略形勢的認識,從「大戰略」出發所作的改變。
顯然,在美國政策向台傾斜的形勢下,扁政府沒有承認「九二共識」並與大陸重啟談判的意願,而仍想利用目前形勢,銳意要中共及國際社會接受台灣作為主權國家的現實,並努力擴展國際空間,測試美國及國際社會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底線。
台灣加入世貿組織後,一再強調自己是世貿組織的第一百四十四個會員國,並力爭加入世界衞生組織,呂秀蓮更語出驚人地表示,「進入聯合國指日可待」。
然而,正如錢其琛的講話所說,「國際上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基本框架是穩固的,台灣當局在國際上進行的分裂活動一再遭到挫敗。」中國在外交上打壓台灣的參與空間,是對台實行軍事壓力之外的一張王牌,斷然不會放鬆。
事實上,世界組織的會員有三類,一類是國家,一類是殖民地,由宗主國代為申請,第三類是「單獨關稅領域」。台灣與香港都是「單獨關稅領域」的會員,扁政府強調是「會員國」屬自慰之言,並不準確。
此外,世貿組織不屬於聯合國系統,不受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即一九七一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決議)的約束,故台灣可以用台澎金馬單獨關稅領域申請入會。
至於「世界衞生組織」,則屬聯合國機構,所有聯合國專門機構都受二七五八號決議的約束。中華民國作為世界衞生組織的成員,也在一九七一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目前台灣的訴求是:世界衞生組織並非政治組織,應同意台灣為觀察員。但這一努力,至少在今年一月十五日已再被否決。
即使台灣成為世界衞生組織的觀察員,與進入聯合國還是相距遙遠。歷年一些國家提出讓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的提案,都無足夠票數列入議程;而要以新會員國身分申請加入聯合國,更需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任常任理事國的安理會推薦。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怎麼可能?呂秀蓮的「指日可待」,怕要一直「待」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