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替《飲食男女》拍蔡瀾教室的燒菜照片,這次又是想不到做些甚麼。
靈感出自菜市場,有甚麼最新鮮的就煮甚麼,這是我一貫的作風,但不是每次可以找到新東西,都是看慣吃慣,又是以前介紹過的材料,就乏味了。
今天不可能找到吧?怎麼知道一走過九龍城街市的「陶記鮮蔬」檔時,陶太太捧了一個又油又綠像大頭菜的東西出來給我看。
「是甚麼?」我大感新奇。
「芥藍的頭。」她說。
此物足足有沙田柚般大,頂上長着許多細莖,壯大起來,就是一棵棵的芥藍菜了。
真美,我選了兩個,一個用來做菜,一個留着拍照。我那一頁,除了示範烹調,還介紹各種罕見的食材,這才有意思。
「通常怎麼燒?」我問。別以為每種菜式都是我想出來,大多數是街市中的朋友教我,她們每天接觸,才是真正的專家。「煲瘦肉。」陶太太回答。
這麼好看的東西,煲了多可惜,我只有再問:「還有甚麼做法?」「切片炒呀!」她說得輕鬆。
頭腦即刻浮起,把芥藍頭切成長條,浸入水,打個結,造型就好得多,但是結中那部分一定炒得不夠熟的呀!樣子好看不好吃,也違反原則。即刻掉頭跑到尖沙嘴加連威老道的「天地圖書」去找本雕蔬菜的書籍參考,看看是否有更好的主意。書店女郎有個攝影記憶,找甚麼書一問她馬上覓出。買了兩冊,發現還是太過花巧,結果用最基本的切絲算了。
再弄些肥牛肉來炒,想不到很快就熟了,只要兜幾下就成。拍完照後由雜誌社的同事試食,大家都說:「比普通芥藍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