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數據理想 隱憂仍在

國際視野:數據理想 隱憂仍在

美國兩個重要經濟領先指標顯示,美國經濟似有走出谷底迹象。會議局(ConferenceBoard)發表的商業調查報告,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由12月的94.6上升至97.3;商務部(CommerceDepartment)公布的12月份耐用品定單上升2%,總額為1,764億美元(約1.37萬億港元),比11月下跌6%大有改善。
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充分反映「低息效應」已浮現出結果,除個人及商業借貸成本驟降,更能刺激企業恢復投資意欲,消除失業的恐懼心理,對消費市場起鼓舞作用。
至於耐用品定單回升則更為實際,記得2000年3月科網股泡沫爆破後,耐用品定單持續滑落,反映投資生產器材幾乎停頓,現在重拾升軌,明顯是投資增加的強烈訊號,這與消費信心增強也有直接關係。

市場關注利率見底
可是美股在數據公布後卻反其道而行,杜指和納指前晚分別急挫247點和50點不等,主要是投資者預期聯儲局今日減息機會甚微,同時憂慮減息周期完結之餘,企業不是傳出倒閉,便是盈利倒退,利率一旦回升,影響必然更大,遂爭相「走貨」。
另一方面,債券市場交投非常活躍,10年期聯邦債券孳息上升(價格下跌)至5.05厘,30年期債券孳息亦升至5.47厘,足以反映市場情緒的改變。然而參差和飄忽的數據並未能給予人們經濟復甦的信心,企業盈利未有改善之前,預期利率回升,只會為股市增添壓力,更何況財政赤字重現,布殊總統的振興經濟方案未必能順利獲國會通過,美國經濟和股市依然存在不少隱憂。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