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練馬師簡炳墀先生大概認為他的練馬經驗不僅在練馬方面有用,更可成為治理香港的秘訣,此所以他在昨天的特首選舉諮詢會中積極爭取發言機會,並鼓勵特首董建華先生起用一些「叫佢去東就去東」的人,把「不聽話」的人out出局。只可惜簡先生忘記了香港市民不是養在簡廐的馬,官員也不是簡廐的騎師或見習生,因此他說的那一套根本是行不通的。要是特首真的接受這樣的意見,只起用「聽話」的人,那不僅令特首無法獲得最廣泛的意見作參考,更會令特首跟市民特別是那些跟他理念不同的市民漸行漸遠。
應該看到,除了那些極權政府或專制政府以外,任何政府內部都免不了包括有不同意見的官員;甚至可以說,任何政府領袖都會樂意吸納不同意見的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政府內部有一種健康的平衡、有一種健康的交流,以令政府的施政不會跟多元化的社會格格不入。就以美國現任政府為例,高層官員之間在重大政策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並不是甚麼稀奇的事,國務卿鮑威爾(ColinPowell)跟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Rumsfeld)在反恐戰爭上的看法就時有不同,他們最近甚至為了應否給予阿蓋德、塔利班俘虜戰俘身分而公開發表截然不同的看法。像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削弱美國政府的施政或威信,反而讓決策的過程更周詳,考慮的更仔細,也更容易爭取國民與其他國家的支持。
事實上我們認為特首董建華先生的政府比其他政府更有需要吸納一些不同意見的人、吸納一些跟他理念不同的人。因為董先生只是由八百人的小圈子選舉中推選出來的,認受性及民意基礎都相當薄弱,對民情、民意的了解也較偏頗;若果他只挑選一些跟他同聲同氣或「叫佢去東就去東」的人,那政府的決策將無法包納大部分市民的意見,這不僅令最終推出的政策難以切合市民的需要,更令市民感到他們被特區政府排拒於外、感到意見不受重視;結果政府跟市民的關係便愈來愈疏離。這對香港、對董特首、對市民來說都是有害無益的。
由於董建華先生幾乎可肯定將連任成功,我們期望董先生在籌組他的新班子、在推動他的高官問責制時能盡量吸納有不同意見、能獨立思考的人才,而不是像簡炳墀先生提議的那樣只選一些「聽話」的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過去五年的錯誤,才能逐步拉近跟市民的距離。
(圖)簡炳墀的馬房經驗,特首不應學習。